宏观管理与货币信用关联:因由我国情境
本文关键词:宏观管理与货币信用关联:因由我国情境 出处:《改革》2012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同时存在准备金制度要求和宏观审慎管理(以及金融监管)的情形下,商业银行最终放贷数量理论上遵循"短边原则"。随着宏观审慎管理(以及金融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其对货币信用创造的影响将更趋复杂,需要不断修正传统货币银行学的一些前提假设、推导过程甚至是最终结论;同时应更加密切地关注现实宏观经济情况的动态变化。
[Abstract]:Where there are both reserve system requirements and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regulation). The final loan quantity of commercial banks follows the "short side principle" in theor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 framework, its impact on monetary credit creation will become more complex. It is necessary to revise the premise hypothesis, the derivation process and even the final conclusion of the traditional monetary and banking scienc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pay closer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 changes of the real macroeconomic situ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二司;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
【分类号】:F123.16;F822.0
【正文快照】: *该标题为《改革》编辑部改定标题,作者原标题为《宏观审慎管理与货币信用创造:基于中国现实的探索》。为充分吸取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和防范再出危机,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将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等引入宏观管理的范畴。“宏观审慎政策”主要内容是以金融稳定为中心,即以增强金融稳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邹平座;货币价值基础分析:生产力平价理论[J];财经研究;2004年05期
2 殷昊;;探析中国金融创新的动力机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3期
3 黎晓薇,肖万;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联合管理[J];经济师;2001年11期
4 赵燕;试论FDI、经济增长和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性[J];金融与经济;2004年12期
5 沈彬;;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5年12期
6 熊大永,蒋冠;货币界定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修正与选择[J];上海金融;2002年04期
7 刘卫柏;混业经营的利与弊[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贾中正;;我国商业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再思考[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ng;市场主导型融资模式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吴忱;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传染微观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郑木清;机构投资者积极资产配置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翁裕斌;德国全能金融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熊国兵;银行业危机——从金融泡沫视角的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6 罗明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及其均衡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郑刚;跨境证券交易运行机制与证券交易所全球化演进[D];复旦大学;2004年
8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9 范方志;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艾慧;中国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研究(1979-1996)[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浩;中国金融体制转型中的利率市场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曹明睿;商业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3 牛晓华;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市场利率机制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2年
4 李全民;《案例》:证券投资基金业绩分析的案例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5 杜敏;银行保险动因及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艳辉;基于“制度”角度的股市发展分析[D];湖南大学;2003年
7 周晓庚;金融资产证券化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8 黄龙敏;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吴江;论中国信托业的规范发展[D];西北大学;2004年
10 鄢红星;我国通货紧缩的影响因素及其治理的政策取向分析[D];西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边静;;房地产市场虚拟性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企业研究;2011年12期
2 姜红;;关于宏观经济管理创新的若干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8期
3 胡志翔;;我国商品房市场的金融与法律调控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4 孟繁瑜;严乐乐;;土地供给市场化后的出让总收入及预测模型设计[J];经济管理;2010年10期
5 杨鹏飞;刘韬;;中国矿产企业对外投资的宏观经济影响因子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1年14期
6 温志强;;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政府完善房贷市场管理的启示[J];财会研究;2011年11期
7 熊剑庆;;论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J];财会月刊;2011年24期
8 罗辉;;论房地产经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2011年07期
9 朱长钢;;浅谈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4期
10 黄芳芳;;浅析EGARCH模型在日股指收盘价中的应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晓梧;;中国体改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上的主持词[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2 周俊梅;黄国石;;宏观经济理性预期控制模型与解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戴锋;韩枫;叶春林;;基于偏尾分布的发展力模型及实证分析[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戴新华;张强;;监管腐败、制度约束与博弈分析[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萧灼基;;宏观经济回顾与展望[A];首届晋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戴锋;梁玲;秦子夫;;产业发展力的衍生过程模型及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戴锋;吴松涛;秦子夫;;产业进步的潜在动力:管理发展力及其衍生过程模型[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2006:四大调控关键词透出宏观经济运行轨迹[A];地市级投资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魏加宁;;体制改革与宏观经济[A];2009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家壮;;宏观经济调控研究[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丰慧;宏观经济处于“绿灯区”仍不可掉以轻心[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刘振冬 方烨;宏观经济渐趋明朗:最为困难的时期正在过去[N];经济参考报;2009年
3 记者 董潇;宏观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小[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4 刘伟;宏观经济“中规中矩”[N];深圳商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魏静;宏观经济有望企稳反弹[N];中国证券报;2010年
6 策略研究员 陈波,
本文编号:14320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32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