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与扩散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2 22:23

  本文关键词: 存款定价 存款创新 采纳与扩散 实证研究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12年6月7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布:自6月8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存款利率上限首次得以放开,允许商业银行在浮动区间内自由定价,宣告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同价”时代的结束。此次改革为深入研究存款利率定价机制与存款产品创新扩散机制提供了史无前例的数据1。 第一,我国此前对存款利率实行严格管制,所有商业银行均根据央行基准利率支付存款利息。6月8日,在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当天,我国首次出现了不同商业银行对同种存款支付不同利率的现象。例如,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44%,相对基准利率上浮10%;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5%,相对基准利率上浮7.69%。与此不同的是,南京银行公布的活期存款利率为0.4%,相对基准利率不进行上浮;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575%,相对基准利率上浮10%。这就提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第一类问题:为什么不同商业银行对同种存款支付不同的利息?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决策? 第二,创新是金融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大部分金融创新都是围绕利率市场化展开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直接对银行的盈利产生影响,利息也是客户最为关注的产品要素。美国等发达经历表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众多产品中,存款产品是种类最多、创新最快的一个。同时存款利率也是最核心、调整最频繁的要素。从存款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一旦利率的定价方式和支付方式发生改变,实际上就是创造出新的存款产品。在本文统计的127家银行中,6月8日当天有63家银行采纳存款产品定价的创新2,6月9日有42家银行采纳创新,……,创新在银行间扩散开来,直到最后一家银行(青海银行)于6月21日采纳创新。可以看到,商业银行并不是在同一时点采纳创新,而是有先有后,是一个扩散的过程。直观来看,不同商业银行之间具体特征差异很大(例如规模),这是否导致它们对创新的收益和风险评价不同,从而导致采纳创新的时间不同呢?这就提出了我们所关注的第二类问题:为什么不同商业银行采纳创新的时间有先有后,什么因素影响着创新在银行间的扩散?什么特征的银行会率先采纳创新? 这篇论文希望对以上两类问题能有所问答,并且有其应用价值。就目前国内外文献来看,关于存款利率定价与存款产品创新扩散机制的研究均存在一定不足。国外的研究成果不适用于市场结构高度集中的国内银行业市场,也不适用于存款利率存在上限限制(1.1倍)的特殊情况。国内由于金融管制与数据缺失,这两类问题在实证方面的研究几乎没有展开。 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对存款产品及其定价机制理论基础的研究,利用Tobit模型克服存款利率上限造成的数据截取问题3,从银行特征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来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的影响因素,以回答上述第一类问题。本文以金融创新扩散理论的前沿成果为基础,从商业银行作为创新采纳主体的角度对存款产品创新的扩散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以回答上述第二类问题。 本文为什么要将这两类问题放到一篇论文中进行论述? 上述两类问题,实则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可对其存款产品进行自由定价。一方面进行存款“价格”制定的决策,银行自主决定支付利率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是利率调整“时点”的决策。也就是说,当基准利率变化时,某银行是相比其他银行更早的宣布新的利率,还是较晚公布利率(跟随策略)。把这两类问题放到一个大框架下进行研究,便于我们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的全面认识。 但这两类问题又是相互独立的。“价格”与“时点”的决策是两个过程,影响因素并不相同,所得决策也互不相干。例如,工商银行可以是众多商业银行中最早进行存款利率调整的,但它的定价却很低。有的银行,如恒丰银行也较早进行了调整,但是定价却很高。而部分地方商业银行则较晚进行利率调整,定价也是有低有高。“价格”与“时点”是两个独立决策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不恰当的定价行为将导致银行失去存款客户或增大经营成本,不恰当的定价时机也会使得银行在存款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了解不同银行存款的定价行为、探索存款产品创新扩散等问题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对完善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与扩散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与实证结论归纳如下: 1.首先根据央行新政公布后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定价与创新扩散的现实情况,提出全文所关注的问题。阐明了论文选题意义、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提出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包括我国特殊国情下研究的各类约束条件、研究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研究方法;阐述论文框架;最后对本文的创新点进行概括。 2.存款产品及其定价机制的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从存款产品的分类和构成要素讲起,以花旗银行为例介绍美国银行业存款产品定价的特征,并对中美银行存款产品进行比较分析,以便更深入了解此次存款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存款产品定价与创新的方向。随后重点分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内涵、现状与制约因素、存款产品的定价机制以及存款利率影响因素。最后是文献综述。 3.存款利率定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从银行特征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银行资产规模与存款利率成负相关,大银行相比中小银行支付更低的利率。(2)全国性经营的大银行具有定价优势4,相比地方商业银行支付更低的利率。(3)存款利率与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盈利能力和不良贷款率负相关。(4)地方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与其市场份额负相关,市场份额越大的地方银行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支付更低的利率。(5)地方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与所在地区市场规模负相关。市场规模是所在市场存款的总量,市场越大银行越游刃有余,获得存款的渠道也更多,利率也就会更低。(6)地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与市场集中度无关。这一结论与国外大部分研究不同,本文认为这是由我国银行业高度的市场集中度所造成的。 4.存款产品创新采纳与扩散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在梳理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概念的基础上,对金融创新采纳与扩散的动因进行理论解释,并且最终扩展到对存款产品创新与扩散的分析上。最后是文献综述,总结和归纳了金融创新采纳与扩散的相关模型,作为实证研究的基础。 5.存款产品创新采纳的实证研究。运用2012年6月8日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调整的时序数据,通过生存分析,运用采纳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存款产品创新的采纳行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创新的采纳角度来看:(1)采纳并不存在明显的“规模效应”,即并非资产规模越大银行越早采纳创新;(2)从所有制性质来看,国有银行相比地方性商业银行更早的采纳创新,从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3)盈利能力越强、风险水平越低的优质银行越早采纳创新;(4)对存款依赖程度越高的银行,越早采纳创新。 6.存款产品创新扩散的实证研究。运用BASS模型来实证研究存款产品创新在我国银行业的扩散特点,并分析扩散过程中的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的影响,以解释扩散形成的原因,并用外部影响模型对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BASS模型和外部影响模型的实证结果都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创新的扩散主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几乎不受银行间“攀比、跟风”的影响。表明监管当局政策的变化是此次创新扩散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相关研究尚存一定不足,本文希望借此去填补。 在存款利率定价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研究不足之处:(1)前人大量成果都是建立在研究美国银行业的基础上,其收入结构、风险水平、盈利能力和市场环境等因素都与中国大为不同,所得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中国。(2)从变量选择来看,国外研究主要从市场结构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对存款利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忽略了银行自身因素的重要性。由于银行财务数据收集难度较大,国内外文献均较少使用银行特征变量数据。(3)由于利率管制,国内还未有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实证方面的研究。此前国内实证文献主要围绕央行基准利率、债券利率、拆借利率等展开,而从微观层面对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几乎没有(因为所有银行都只能执行央行基准利率)。(4)与国外存款利率完全放开不同,现阶段我国存款利率尚有1.1倍上限限制,形成截取数据,采用一般线性回归模型并不适用于中国特有约束条件。 在存款产品创新扩散机制研究方面,国内外文献不足之处:(1)国外关于银行创新扩散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网络技术的应用(如网上银行、电子银行)、新型证券(如银行间垃圾债券市场)、表外业务等方面,鲜有从存款的角度来研究。多是因为存款产品种类繁多、更新频繁,导致扩散数据较难收集。(2)大部分实证文献创新采纳的主体为客户,如从客户角度研究信用卡在客户间的采纳与扩散,少有将银行自身作为采纳主体来研究。(2)国内外实证文献少有将采纳模型与扩散模型同时运用到一项金融创新扩散的研究中去。(3)国内由于金融管制和数据难以收集,大部分研究仍然处于对金融创新扩散的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阶段。 本文的创新之处: 在实证研究存款利率定价影响因素上,(1)本文首次使用124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微观数据实证研究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影响因素。(2)在变量选择上,不仅包括了市场环境因素,更将银行特征变量因素纳入模型。从银行资产规模、风险状况、收入占比情况、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和市场规模等不同角度来对定价进行解释。(3)根据样本数据特点,本文分别使用Tobit回归和OLS回归进行估计。 在实证研究存款产品创新扩散机制上,(1)本文将银行作为创新采纳主体,同时运用创新的采纳模型和扩散模型实证研究存款产品创新扩散机制。(2)在创新采纳实证研究中,选择生存分析对存款产品创新采纳进行建模,以银行创新采纳的影响因素作为协变量,构建了存款产品创新采纳的风险模型。(3)在创新扩散实证研究中,通过BASS模型和外部影响模型相结合,研究此次存款创新在银行间扩散的驱动因素以及背后的原因。 国内目前还没有文献专门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定价行为与扩散机制角度来研究存款利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丹;;金融创新的协同机制及实现过程[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1期

2 刘康兵,申朴,李达;利率与通货膨胀:一个费雪效应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03年02期

3 张桥云;陈跃军;;中国银行业存款产品设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金融论坛;2009年06期

4 李扬;中国利率市场化:做了什么,要做什么[J];国际金融研究;2003年09期

5 张桥云;王宁;;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浮动幅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全国124家银行的数据[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6 王国松;;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制度性的障碍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6期

7 尹志锋;耿丛;;我国中期票据发行利率的影响因素与实证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8 庄新田;黄玮强;;基于消费者网络的金融创新扩散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9 陈晓杰;黄志刚;陈国宏;;人民币利率波动的实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王仁祥,喻平;论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J];经济评论;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455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55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6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