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现状分析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 交叉持股 资本市场 经营业绩 出处:《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2006-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现象的研究,发现:我国交叉持股上市公司数量多、持股比例普遍偏低、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基金持股活跃且呈现较明显的地域和行业聚集性。这些特征充分说明了交叉持股在抵御行业间和地区间的恶意收购,发挥同行业同地区各企业间在技术、人事、销售、创新等方面的协同优势,同时在稳定股价,分散经营风险,节约交易成本上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中也蕴藏着一定的风险与危机。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当本着扬长避短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法律形式对其进行限制与规范,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长久繁荣与稳定。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cross-shareholding phenomenon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markets from 2006 to 2011, it i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cross-shareholding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s lar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shareholding is generally low.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especially funds, are active in holding shares and show obvious regional and industry agglomerati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fully demonstrate that cross-shareholding can resist hostile takeovers between industries and region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chnology among enterprises in the same industry and the same region. The synergetic advantages of personnel, sales, innovation and so on also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stabilizing stock price, dispersing management risk and saving transaction cost, but there are also certain risks and crises. In practice, we should take the necessary legal form to restrict and standardize the securities marke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ong-term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our country's securities market.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储一昀,王伟志;我国第一起交互持股案例引发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谷峰;企业法人交叉持股初探[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2 谢璐遥;尽快完善公司相互持股立法[J];法律适用;2003年07期
3 沈乐平;对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分析[J];河北法学;2003年03期
4 沈乐平;论母子公司与交叉持股的法律问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5 蔡立东;论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J];行政与法;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乐平;规范企业集团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小康;上市公司参股券商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钱文群;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3 谭少银;论公司相互持股及其法律规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冉琛;论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谷雨;试论交叉持股及其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程琰;论关联企业及其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蔡亮;企业集团控制与从属关系法律调整之研究[D];华侨大学;2006年
8 孙永;公司交叉持股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9 秦俊;转型期法律在国有企业集团治理中的作用定位[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陈卓;公司相互持股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储一昀,王伟志;我国第一起交互持股案例引发的思考[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2 沈乐平;对公司相互持股的法律分析[J];河北法学;2003年03期
3 陈信元,朱红军;我国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1999年08期
4 黄健,周德群;交叉持股解决企业不合理多元化问题[J];江苏商论;2005年08期
5 张保华;王仑;;论交叉持股的危害及其规范取向[J];新疆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政;;交叉持股公司投资价值评估误区及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7年22期
2 安邦坤;;略论交叉持股对公司治理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年22期
3 杨萍;;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风险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1期
4 裴桂芬;;中国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思考——从日本交叉持股谈起[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5 范译匀;;浅谈公司交叉持股的若干问题与对策[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6 葛开明;;我国法人交叉持股现象的思考[J];经济管理;2003年23期
7 饶育蕾;张媛;;交叉持股:股市繁荣与恐慌的幕后推手[J];董事会;2008年11期
8 孔洁珉;;“交叉持股”下的非理性繁荣[J];首席财务官;2007年08期
9 赵作志;;关于企业价值评估中交叉持股股权投资的评估[J];中国资产评估;2009年02期
10 郭雳;;交叉持股现象的分析框架与规范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2 ;大力培育环保资本市场,推动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A];第二届环境保护市场化暨资本运营与环保产业发展高级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董军贤;;关注资本市场,加快我省企业上市步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米建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A];2006年学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王妍;;论资本市场中的企业社会责任[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课题组;金德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资本市场联动效应分析[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7 郑长德;;论西部民族地区资本的形成与资本市场的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 滕晓东;;基于金融危机视角的资本市场政府管制研究——兼评政府审计“免疫系统论”[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9年
9 鲁昭;;中国媒体管理与资本市场论坛:官、产、学三者互通的平台——专访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昝廷全院长[A];中国传媒经济(第二辑)[C];2005年
10 陈凤娣;吴有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 积极支持自主创新[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学毅;交叉持股的G股将成“主菜”[N];证券日报;2006年
2 梁钟荣;利润预增16600%背后:哈投“非典型”变异[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本报记者 苗燕;曹彤:不排斥交叉持股中信集团其他子公司[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张凡邋周金涛;“交叉持股”投资机会将贯穿后期市场[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郭小乐;交叉持股衍生财务危机及其防范[N];财会信报;2008年
6 张凡邋周金涛;交叉持股下的投资机会[N];证券时报;2007年
7 杨峰;交叉持股:待填平的“爆破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厥庆 陈剑锋;全流通时代重庆资本市场发展论坛在渝举行[N];证券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闫立良;弹冠振衣迎春华[N];证券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赵学毅;挖掘交叉持股新“金矿”[N];证券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翠;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股价效应研究[D];河北大学;2012年
2 杨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金融创新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任志宏;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尹福生;风险投资理论与中国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李承友;资本市场与企业制度创新——以深圳、香港证券市场为例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6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魏巍;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刘晔;资本市场发展与财政制度变革[D];厦门大学;2003年
9 李红权;资本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风险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喻鑫;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奕;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支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2 苗琳;利用资本市场化解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马宁;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陶志平;我国投资基金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陈晓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切实提高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水平[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6 李杰;中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高玉刚;开设国际板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王芳;资本市场体系下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9 张立恒;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结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薛儒锋;我国投资银行发展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04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0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