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商业银行金融理财的“影子金融”本质及其风险演化

发布时间:2018-02-24 01:34

  本文关键词: 理财产品 “影子金融” 内生货币理论 庞氏金融 出处:《思想战线》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促进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满足居民和企业投融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高息揽存、变相放贷等理财乱象使其备受关注。一般认为,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力探索,也是商业银行资产经营的重要转型。内生货币理论认为,内生的贷款需求创造存款供给,银行存款作为银行负债依赖一国中央银行的担保,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而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本质为信托等非银行机构的负债,是银行"资产信托化"运作的结果,冠以"银行理财"之名其实是银行对相关金融机构开展影子银行业务提供的无形担保。然而银行无节制地参与及其"存款理财化、贷款证券化"的"资金(资产)池"理财业务创新,必然使整个金融体系从"避险型金融"向"庞氏金融"演化,大规模的风险积聚和脆弱性融资,将给我国尚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带来灾难性打击。
[Abstract]:The financial products of commercial banks have played a certain role in promoting the business transform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meeting th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needs of residents and enterprises. However, financial chaos such as high interest rate deposits and disguised loan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Financial products, as the off-balance sheet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re a powerful exploration of the market-oriented interest rate reform in China and an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asset management. Endogenous monetary theory holds that endogenous demand for loans creates a supply of deposits. Bank deposits as bank liabilities depend on the guarantee of a country's central bank, a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ommercial bank financial products in China are essentially the liabilities of non-bank institutions such as trust.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bank's "asset trust", which is actually the intangible guarantee that the bank provides to the relev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carry out shadow banking business. The innovation of "fund (asset) pool" financing business of loan securitization will inevitably make the whole financial system evolve from "risk-averse finance" to "Ponzi finance", with large-scale risk accumulation and fragile financing. Will bring disastrous blow to our country's unsound financial system.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第42批资助基金项目“后凯恩斯主义视角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阶段性成果 2011年中央高校基金资助项目“主权货币、财政赤字以及政府充当‘最后雇主’促进就业的内在机理研究”阶段性成果(11SZYB35)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戈;;信贷规模规避与货币政策调控[J];财经科学;2010年09期

2 张晓东;人民币理财产品业务急待规范[J];南方金融;2005年05期

3 张捷;;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剖析[J];银行家;2012年01期

4 邱峰;;透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热销现象——基于利率市场化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年01期

5 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6 罗滢;何晓星;;“影子银行与宏观审慎政策”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J];金融评论;2012年01期

7 李义奇;;对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一些看法[J];征信;2013年06期

8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评价项目组";李扬;王国刚;殷剑峰;;2006年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评价报告[J];新金融;2007年07期

9 吴翔江,施康,周惠玲;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条件基本成熟[J];中国城市金融;1999年09期

10 刘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海莺;张华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迫切性及困境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2期

2 杨天健;商业银行个人金融理财业务的理论与实践[J];金融论坛;2001年03期

3 杨飞;;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研究与展望[J];金融论坛;2009年04期

4 周莉萍;;论影子银行体系国际监管的进展、不足、出路[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1期

5 刘希;;影子银行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2年18期

6 伍戈;李斌;;货币创造渠道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的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10期

7 于菁;;影子银行问题研究述评[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8 任碧云;高之岩;张彤进;;未观测金融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贺建清;;影子银行的风险与监管改革研究[J];金融论坛;2013年03期

10 朱柯达;;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现状、风险及建议[J];区域金融研究;201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周艳阳;;试论银行理财产品的理性发展[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晴星;外资银行在华个人理财产品营销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莉;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伏静;中信银行长沙分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孙s,

本文编号:152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2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b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