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借、贷记卡差异化定价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5 08:02

  本文关键词: 借记卡 贷记卡 交换费 差异化定价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银行卡作为现代社会极其重要的支付工具,集取款、存款、刷卡消费、投资、理财、结算、信贷等多种功能与一体,因而,银行卡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截止2013年末,我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人均持有银行卡3.11张,银行卡的普及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支付手段和结算方式。在使用银行卡过程中,涉及到多个利益主体。具体来说,银行卡支付涉及到发卡方、持卡人、收单方、特约商户以及清算组织。银行卡根据功能不同,又分为借记卡和贷记卡。卡种不同、参与主体众多,这使得银行卡的价格水平和价格结构及其复杂。因此,合理的价格水平和有效的价格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与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的银行卡产业发展历史和发展路径相比较,我国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独特的定价机制。我国的银行卡产业定价与国际通行的定价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不同卡种(借记卡、贷记卡)采取同种定价方式,二是将商户按照利润情况分为三大类五小类,商户结算手续费率主要采取7:1:X的分润方式,其中,发卡行收益、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的转接服务费采取由政府统一定价的机制,收单服务费由收单方和特约商户通过谈判磋商确定。 这些定价方式在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特定阶段有一定的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银行卡产业逐渐壮大,银行卡渗透率逐步提高,公众对银行卡收益分配的关注度不断加大,银行卡的定价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是对贷记卡和借记卡不加区分的定价,不能准确的反应不同卡种的支付成本。二是根据各类商户的利润水平和经营状况不同收取不同的商户扣率。从实践来看,商户套用低扣率的MCC码屡屡发生,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从理论角度来看,这种定价方式缺乏合理的依据,没有考虑到使用银行卡的成本。 本文拟通过建立我国借、贷记卡差异化定价模型,探索借记卡的交换费与贷记卡交换费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我国当今银行卡市场定价依据不足、定价模型缺位的问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这部分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是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对银行卡定价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对银行卡定价的相关研究做了梳理和评述。主要包括双边市场相关理论,网络外部性相关理论,国内外对银行卡定价机制和定价策略的研究,从而为后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对银行卡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的银行卡定价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几个国家定价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卡定价方面存在的缺陷,我国银行卡借贷不分的定价方式与国际主流的定价方式不合,也没有反映出不同卡种因成本、需求等因素的差异而应该差异化定价。 第四章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以Hotelling模型为基础,构建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推理与演绎,对我国银行卡的差异化定价、信用卡与借记卡交换费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通过银行卡跨行交易的数据对借贷记卡交易特征进行数值分析,证明差异化定价的必要性,最后根据理论推导和数值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五章对全文做了总结,并指出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的主要贡献及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梳理了国际银行卡定价机制和定价方式。我国银行卡定价机制相对落后,因此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就显得大为必要。对国内外银行卡定价机制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特别研究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银行卡定价方式,进而深度剖析了我国银行卡定价机制的特点和不足。 2、基于Hotelling模型,首次从借记卡和贷记卡的风险成本差异入手,引入银行卡风险管理成功率,分析由成本差异导致的借记卡和贷记卡的价格差异,两种支付工具交换费的差异。并建立模型,通过利润最大化模型求解到银行卡的价格模型以及借记卡、贷记卡交换费的关系。在视交换费为外生变量且市场上只有借记卡和信用卡两种支付工具的情况下,当信用卡市场整体风险水平较高、发卡方管理风险的能力不足、管理信用风险成功率较低的情况下,信用卡的价格高于借记卡的价格,从而,信用卡的市场份额低于借记卡的市场份额,这也解释了我国当前借记卡市场规模大于信用卡市场估摸的现象。但发卡方的利润来源信用卡优于借记卡,要使信用卡市场良性发展,发卡方必须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中国银联的角度看,应该将借记卡和贷记卡进行差异化定价,并为适应发卡方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变化进行跟踪调整。 3、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了信用卡交换费和贷记卡交换费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只有当借记卡和贷记卡的成本相等时,其交换费才应该相同。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李殿伟;赵黎明;;双边市场理论与银行卡产业定价机制[J];生产力研究;2007年20期

2 高孝森;童牧;陈俊;;垄断竞争市场下的中国银行卡产业收单费定价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王光华;;浅议信用卡交易的运作模式[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05期

4 程贵孙;;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重组的分类管制政策研究[J];上海金融;2010年11期

5 陈伟光;朱思佳;;中国银行卡产业的价格行为研究——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7年03期

6 陈慧;;银行卡定价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0年07期

7 徐肃裕;林琳;;我国银行卡产业中的反垄断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15期

8 陈斐倩;;银行卡产业定价机制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10期

9 林海平;;探究我国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3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程贵孙;孙武军;陈宏民;;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银行卡产业规制问题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屈小平;;基于卡片细分的POS交易手续费差异化定价策略[A];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九届金融征文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联英;中国银行卡市场的弱双边市场特征及其价格结构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娜;双边平台企业价格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朱文贵;金融供应链分析与决策[D];复旦大学;2007年

4 蒋嵘涛;银行卡市场价格机制与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沈丽;中国信用卡竞争的品牌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田华;银行卡产业支付系统竞争与公共政策[D];辽宁大学;2008年

7 王利民;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王文祥;境内人民币银行卡清算组织的发展及其产业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纵凯;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定价策略与福利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熊云波;信用卡民事债务纠纷中格式条款的效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韵;基于双边市场的信用卡盈利模式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钱宇晶;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的我国银行卡产业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冯芳芳;我国借记卡支付业务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徐慧莹;基于银联模式的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刘婉月;中国银行卡产业交换费模型与机制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高孝森;中国银行卡产业收单市场定价机制及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朱维维;四川省银行卡扣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维;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银行卡交换费定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牟利群;银行卡市场结构、规模与绩效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10 童长庆;南京浦发银行轻松理财卡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33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33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4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