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制度因素对我国国际储备的惯性影响

发布时间:2018-02-28 01:29

  本文关键词: 习惯形成 缓冲储备模型 国际储备 出处:《管理评论》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在缓冲储备理论中引入了习惯形成因素,在BS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既包括国际收支波动性和机会成本同时又考虑了习惯形成因素的动态调整模型。利用1996-2009年间中国国际储备的月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一国国际储备是国际收支不确定性和机会成本的函数,它们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也就是说BS理论预期模型在经过适当的修正后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实证研究是适用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以往的制度因素形成的惯性对后期储备积累的影响就越大,国际收支不确定性以及机会成本对储备的影响也越小,并且这个惯性一旦形成,很难立刻改变。(3)正是由于考虑了习惯形成因素,外汇储备规模关于国际收支不确定性的弹性以及机会成本的弹性更接近于BS模型的理论预期值。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abit forming factor into the buffer reserve theory. On the basis of BS model,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dynamic adjustment model, which not only includes the volatility of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opportunity cost, but also takes into account the factors of habit formation,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using the monthly data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reserves from 1996 to 2009.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country's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re a function of balance of payments uncertainty and opportunity cost, and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among them. That is to say, the larger the parameter of habit formation i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he scale of China'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fter the appropriate revision of the expected model of BS theory, 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ertia formed by the past institutional factors on the later accumulation of reserves. The less uncertain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he opportunity cost, the smaller the impact on reserves, and once this inertia is formed, it is difficult to change it immediately) precisely because the habit formation factor is taken into account. The elasticity of the size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on the uncertainty of balance of payments and the elasticity of opportunity cost are closer to the theoretical expected value of BS model.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宁夏大学数学计算机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83100171071010) 宁夏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Z1025)
【分类号】:F224;F83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援成;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再探讨[J];当代财经;1997年04期

2 贺金凌;经济增长、货币供给与外汇储备:对货币均衡理论的检验[J];世界经济;2000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潘青友;外汇储备规模与贸易结构优化[D];苏州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德胜;郭建伟;雷家殨;;对中国1985-2004年间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2 朱孟楠,黄晓东;我国外汇储备与M_2的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J];广东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陈立梅,刘伟;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分析[J];改革;2000年03期

4 李昌宝;李怀定;;我国最优外汇储备规模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年10期

5 陈立梅,刘伟;试析外汇储备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1期

6 臧新;;外汇储备规模与多元变量弹性系数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年02期

7 钱峻峰;;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07年04期

8 郑顺炎;论我国外汇储备及外汇管理条例[J];中外法学;1998年03期

9 朱婵婷;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分析[J];武汉金融;2005年03期

10 冯莉;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援成;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王红夏;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结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安辉;现代金融危机生成的机理与国际传导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4 陈焕娣;苏北杨树加工产业经济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国;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2 姜丽;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3 章丽;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理性思考[D];东南大学;2004年

4 包以文;中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5 贺芳;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及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田芳;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测定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薇;我国外汇储备与需求量决定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8 赵振海;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9 高向艳;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协整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10 潘青友;外汇储备规模与贸易结构优化[D];苏州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爱华;探讨决定当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主要因素[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刘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外汇储备要求[J];财经研究;2000年11期

3 徐永久;外汇储备持有量-适度量模型及其应用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4 刘莉亚,任若恩;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测算与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5 胡援成;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再探讨[J];当代财经;1997年04期

6 潘青友;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7期

7 姚铁明,武艳凤;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年10期

8 高丰,于永达;中国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及适度规模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3年06期

9 胡燕京,高向艳;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济南金融;2005年02期

10 吕春成;战略贸易理论评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贺金凌;外汇储备的最优控制理论与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朝凤;黄梅波;;中国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基于1979~2008年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刘圆圆;买房 适合自己再出手[N];贵阳日报;2007年

2 杨思波邋王天Ya;建筑是凝固的文化[N];人民政协报;2007年

3 邓军 宋大千;提高“六个能力” 开创工商工作新局面[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闫新华;基于习惯形成的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崔海燕;习惯形成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向东进;跨期替代弹性、习惯形成与CCAPM理论[D];武汉大学;2010年

4 郭香俊;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城乡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亮亮;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黄小琴;基于习惯形成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中国的实证检验[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丁琰婧;中国城镇居民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贾向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龚攀峰;习惯形成下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真军;基于习惯形成偏好的最优投资消费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史妍;存在税收的最优消费和投资组合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周扬;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D];南京大学;2012年

9 彭亮;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梁志兵;基于RBC的中国经济波动和总资产回报率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5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45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a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