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核心通货膨胀率视角下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1 17:45

  本文关键词: 货币政策 非对称性 核心通货膨胀率 LSTAR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考虑到核心通货膨胀率是CPI中各商品包含的共同变动趋势,文章基于CPI的8大类指标利用动态因子模型生成了核心通货膨胀率。进而,将核心通货膨胀率作为LSTVAR模型中平滑转换函数的转换变量,利用LST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在由核心通货膨胀率确定的不同通胀状态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价格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高通胀状态下扩张的货币政策无效,而低通胀状态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更有效。
[Abstract]:Considering that the core inflation rate is the common trend of each commodity in CPI, the core inflation rate is generated by using the dynamic factor model based on the eight categories of indicators of CPI. The core inflation rate is regarded as the transformation variable of smooth transformation function in LSTVAR model, and the asymmetry of monetary policy is analyzed by using LSTVAR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different inflation conditions determined by core inflation rate, Monetary policy has significant asymmetry on output and price. Monetary policy with high inflation is not effective, while loose monetary policy with low inflation is more effectiv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商学院;兰州商学院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71142) 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项目(SLYB201204)
【分类号】:F820;F82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政策拐点与开关函数的测定[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2 龙革生;曾令华;黄山;;我国核心通货膨胀的实证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8年03期

3 赵昕东;汤丹;;基于CPI分项目价格指数的中国核心通货膨胀估计及政策选择研究[J];统计研究;2012年07期

4 肖强;司颖华;;基于DFM的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率估计[J];统计与决策;2013年18期

5 刘金全;隋建利;李楠;;基于非线性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作用效应的实证检验[J];中国管理科学;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进文;熊磊;;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保险需求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2 陆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非对称效应及地区经济影响[J];财经研究;2012年07期

3 苟小菊;徐子奕;;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综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彭方平;连玉君;;我国货币政策的成本效应——来自公司层面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12期

5 陈文华;景文宏;;中国经济会出现“滞涨”吗?[J];甘肃金融;2011年06期

6 卞志村;孙俊;;开放经济背景下中国货币财政政策的非对称效应[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8期

7 田新民;武晓婷;;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SVAR模型估计与政策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2期

8 张成思;;长期均衡、价格倒逼与货币驱动——我国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机制研究[J];中国经济学;2010年00期

9 付蕾;;我国CPI重回2时代背景下的货币政策调整[J];科技和产业;2013年05期

10 高宏;;非线性泰勒规则及其政策效果——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肖兴志;陈长石;;安全规制波动对煤矿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平滑迁移模型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张丽杰;巩在武;;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以南京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3 王世杰;刘义圣;;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非有效性的实证分析[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熊;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计量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魏来;消费类产品产业链价格波及效应与应对管理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卢满生;我国通货膨胀指数修正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黄启才;我国利率变动及其操作规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向群;货币政策调节投资的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孙音;流动性过剩、最优利率规则与通胀目标制: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检验与冲击响应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李颖;中国物价波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宋金奇;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谭本艳;我国核心通货膨胀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正源;基于STR模型的中国A股市场费雪效应检验[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林景润;我国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及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熊磊;我国保险发展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周帱云;铜产业及铜价格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徐子奕;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秦晶;我国核心CPI衡量方法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天宇;基于STR模型的上海燃料油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朱宁宁;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10 马艳锋;货币政策传导的博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2 范跃进;冯维江;;核心通货膨胀测量及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对中国1995~2004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3 汤丹;赵昕东;;核心通货膨胀的度量方法及其应用[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4 赵进文;高辉;;中国利率市场化主导下稳健货币政策规则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5 刘金全,范剑青;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和相关性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6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7 陆军,舒元;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8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效果非对称性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9 赵进文;闵捷;;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政策拐点与开关函数的测定[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10 侯成琪;龚六堂;张维迎;;核心通货膨胀:理论模型与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素梅;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0年09期

2 吉可为,苑德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张鹏;不稳健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05期

4 戴相龙;戴相龙表示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30期

5 钱敏华;;正确认识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作用[J];对外经贸财会;2000年04期

6 于惠玲;;我国货币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金融;2000年11期

7 黄健;;货币政策:寻求新工具[J];资本市场;2000年11期

8 李春琦;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9 朱正元;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辩证否定与启示[J];南方金融;2001年05期

10 宋立;继续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1552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52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3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