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监管漏洞模型的金融监管失灵机制及其启示
本文选题:监管漏洞 切入点:金融创新 出处:《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金融监管的效果可以由金融产品向量和金融监管向量的点积的期望值表示,由此可以构建一个解释金融监管漏洞产生机制的模型,而金融创新的本质是利用这种漏洞进行套利,因此可用囚徒困境的套利博弈模型分析金融监管失灵的演化机制。改进我国金融监管效率与质量的措施建议:从原则上做好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平衡;引导金融创新和地下金融的发展;提高监管效率和强调金融机构自我监管。
[Abstract]:The effect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can be expressed by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dot product of the vector of financial product and the vector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so that a model can be constructed to explain the mechanism of producing financial supervision loophole, and the essenc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is to arbitrage by using this kind of loophole. Therefore, we can use the arbitrage game model of prisoner's dilemma to analyze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failure.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China are as follows: to balance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in principle;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underground financ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upervision and to emphasize the self-regul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基金】:华东政法大学校级课题“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机理、税制及对我国海外企业的启示”(编号:09HZK016) 商学院招标课题“西方主要国家管制跨境转移定价问题比较研究”(编号:CJ10-0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83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金老;论金融脆弱性[J];金融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阳;加入WTO与我国金融监管模式变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何问陶;路志刚;;证券市场监管效率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鞠彦兵,黄学庭,朱凤春;证券风险量化管理的VaR方法评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倪铮;谈构建WTO体系下的银行监管机制[J];商业研究;2002年20期
5 林俊国,傅海波;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最新发展及前景展望[J];商业研究;2002年24期
6 尚静;金融可持续发展角度的银行监管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7 王晓博;;《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制度的国际接轨[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8 申文燕;;关于农村审计工作制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09年09期
9 曾奇志;试论加入WTO后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周伟;金融监管的协调论:理论分析框架及中国的现状[J];财经科学;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树方;叶捷;;企业年金投资监管分析[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2 吴霜;;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研究[A];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中国的视角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振华;中国股票市场泡沫形成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蒋云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温博慧;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杜长江;系统性风险的来源、预警机制与监管策略[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星;我国农村微型金融服务及风险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孙r,
本文编号:15649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56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