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美债务问题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14 01:33

  本文选题:中美债务问题 切入点:美国对华政策 出处:《新视野》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美债务问题的形成主要源于两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各自的国际经济政策。中美债务关系反映了两国间一种非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中国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引起美国各界的密切关注,但由于持债规模太高,中国难以对美国发挥实质性影响。当前,美国加速调整全球战略,重点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力量投射。在此背景下,债务问题增加了美国对军力威慑不足的担忧,并强化了美国在汇率、贸易等议题中对中国的施压倾向。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the debt problem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mainly due to the position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world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ir respectiv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ies. The debt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flects an asymmetric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hina is the largest in the United States. Creditor countries have attracted clos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high level of debt holdings, it is difficult for China to make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United States. At present, the United States is accelerating the adjustment of its global strategy, focusing on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ion of power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n this context, The debt problem has increased U.S. concerns about inadequate military deterrence and strengthened America's propensity to press China on issues such as currency and trad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2XNH048)
【分类号】:F817.12;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达;项卫星;刘晓鑫;;论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美经济关系失衡及其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1年01期

2 华民;刘佳;吴华丽;;美国基于美元霸权的金融“核战略”与中国的对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王帆;;不对称相互依存与合作型施压——美国对华战略的策略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钦先;张敖;;美元霸权的危机转嫁机制研究——一个简单的数理模型[J];财贸经济;2011年09期

2 王威;;美国的新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摩擦发展趋势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1年05期

3 项卫星;王冠楠;;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美贸易结构收支的影响——基于SITC分类标准的实证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2年01期

4 凌胜利;;南海争端准联盟化探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2年02期

5 史明坤;邱兆祥;;国内关于国际金融危机成因的研究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3期

6 王达;白大范;;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及其对美中贸易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2年05期

7 杨丹;张宝仁;;东亚因素对中美贸易失衡影响的定性与定量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10期

8 项卫星;王达;;论中美金融相互依赖关系中的非对称性[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9 凌胜利;;南海争端准联盟化评析[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张敖;;美元霸权的历史演进[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温丽娟;国外帝国主义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敖;金融负外部性的约束:危机视角[D];辽宁大学;2011年

3 陈如;国际货币秩序的演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4 白大范;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D];吉林大学;2012年

5 逄爱成;冷战后美元霸权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赵振江;金融危机后中美关系的博弈论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瑜;媒体框架研究[D];汕头大学;2011年

3 孙懿;探析经济危机的本质[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姚磊;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5 李炎霞;后危机时代中美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初探[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潘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国际金融秩序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9年01期

2 项卫星;刘晓鑫;;美元本位制的问题及其可持续性[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3 雷达;赵勇;;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中的非对称性与对称性——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经济基础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2期

4 余永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保值[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3期

5 王洛林;宋泓;马涛;;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贸易——沿海地区中小外贸企业调查研究[J];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04期

6 唐小松;邓凤娟;;中美经济共生关系趋向对称性[J];国际问题研究;2010年02期

7 孙立坚;;双重身份的困扰:贸易“大国”和金融“小国”[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8 徐建炜;姚洋;;国际分工新形态、金融市场发展与全球失衡[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9 达巍;;对近期中美关系波折的几点反思[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大庆;美元霸权体系下的人民币汇率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东升;股东身份的诱惑[J];IT经理世界;2005年22期

2 王建伟;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演变和中美关系的新现实[J];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S1期

3 时殷弘;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国内背景[J];战略与管理;1996年06期

4 黄靖;;新美国亚太战略与对华政策的演变[J];新远见;2007年07期

5 时殷弘;美国对华政策和台湾问题的未来[J];战略与管理;2000年06期

6 蔡佳禾;;保守主义回潮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07期

7 盖艳娜;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赵学功;;简论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演变[J];南开管理评论;1993年01期

9 宋汉唐;孙叶青;;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走向初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少军;中美关系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困境[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婉蓉;;1947年魏德迈使华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2 章百家;;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史研究述评(1937.7——1945.8)[A];1945—1995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C];1995年

3 苗迎春;;美国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及中国应对[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章百家;;抗日战争结束前后中共对美政策的演变[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5 袁盈;;论中美关系的发展与邓小平的对美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冯琳;;战后中英商约流产论析[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7 吴蕴山;侯衔正;;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A];抗日战争史论文集——中国现代史学会第四、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8 程珂;;中国学者对建国前后中共对美政策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鹏;;中美关系战略新定位下的台湾问题[A];2006海峡两岸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10 巩胜利;;中国政府成本世界最高?[A];纪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0周年征文专辑[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汪洋 特派记者 熊敏;洪博培渐行渐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曲星;美国对华政策缘何常“变脸”[N];光明日报;2010年

3 陈晓晨;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需了解中国核心利益[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李晓岗;美国对华政策调整与中美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5 勤耕;美调整对华政策[N];酒泉日报;2005年

6 本报专稿 林寒;二次“胡奥会”后警惕美国表里不一[N];世界报;2009年

7 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防扩散研究中心东亚防核扩散项目主任 袁敬东 本报特约编译 何适;中美需要互相战略保证[N];世界报;2009年

8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宋国友;重建中美互信的三个选项[N];东方早报;2010年

9 袁智兵;美国转型外交与中美关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特约撰稿人 庞中英;“3T”困扰虎年[N];东方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祖送;九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辩论[D];复旦大学;2005年

2 刘子奎;遏制与孤立:6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D];复旦大学;2004年

3 王瑞杰;美国国会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989-2005)[D];复旦大学;2007年

4 赵国军;美国国会议员中国观研究(1989-2006)[D];复旦大学;2007年

5 贾春阳;论“疆独”问题与美国的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郭永虎;美国国会与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研究(1987-2007)[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莉;冷战后美国国会对华提案及其表决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姜安;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官进胜;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国会因素(1945-195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谢莉娇;乔治·W布什对华政策研究—一种层次、系统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论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的中国大国地位政策[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蔡秀梅;美国国会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作用分析:1979-2003[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进欣;1997年美国对华政策大辩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宋山丹;冷战后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晓云;美国对中苏关系的认识与反应(1958—1963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超怡;后冷战时代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党派政治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7 云莉;冷战时期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赵晓玲;美国对华政策的文化因素探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9 陈茂华;浅析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人权问题[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李卓华;晚清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研究(1840-1911)[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9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09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1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