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3 06:23
本文选题:外汇储备 切入点:适度规模 出处:《吉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外汇储备是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实力的重要指标,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稳定汇率,提高国际融资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的动荡,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使外汇储备规模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过少的外汇储备难以满足我国在对外交往中的外汇需求,过多的外汇储备在如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又会面临持有成本上升的风险。本文就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研究,探讨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 除第一部分绪论外,本论文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二部分对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发展、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进行了分析。作者介绍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从短缺到充足,最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大国背后的原因,以及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认为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以及外汇管理体制是促进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内部因素;全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经济发展失衡是推进我国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外部因素。从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持有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与收益来分析,成本包括准财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扭曲成本,经济福利成本和金融稳定成本;收益主要体现在保证外债规模上升带来的偿付安全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稳定。在高成本的推动下,我国急需对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研究,并为超额的外汇储备寻找出路。这一部分是后文的分析基础。 第三部分是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实证研究。作者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以及外汇储备的动态调整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实证分析。一方面,本文引入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测度的阿格沃尔模型,并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对其进行了修正。然后运用修正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我国1982年至2012年的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进行测度。修正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外汇储备自1982年以来一直处于短缺状态,直到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持有量才开始超过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本文运用“自适应预期-局部调整模型”分析外汇储备的动态调整特征。自适应预期-局部调整模型结果显示,进出口总额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与我国外汇储备实际量正相关,而我国外债总额与我国外汇储备实际量负相关。 本文最后一部分是结论和对策建议。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外汇储备实有量从2005年开始超出实际需求量。针对我国超额的外汇储备,建议通过建立外汇平准基金,构建国际板股市,增加黄金储备和战略性物资,以及发展主权财富基金,以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和投资的多样化。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第一,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运用我国近3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测算,以确保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测算结果的准确性。第二,对阿格沃尔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修正后的阿格沃尔模型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测度。第三,运用“自适应预期-局部调整模型”分析外汇储备的动态调整特征。 本文不足之处体现在:第一,本文主要借鉴了国外的规模理论进行分析,可能对中国具体国情方面考虑得欠全面。第二,本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过度依赖数据模型,导致分析结果稍显僵化。
[Abstract]:澶栨眹鍌ㄥ鏄 閲忎竴鍥界粡娴庨噾铻嶅疄鍔涚殑閲嶈鎸囨爣,鍦ㄨ皟鑺傚浗闄呮敹鏀钩琛
本文编号:1652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52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