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常账户均衡决定、可持续性与失衡调整——文献评述与展望
本文选题:经常账户均衡决定 切入点:经常账户可持续性 出处:《上海金融》2012年01期
【摘要】:全球外部经济失衡呈现越来越严重的态势,关于全球经常账户均衡决定、可持续性与失衡调整的研究成果也有了快速发展。传统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主要集中在收入、相对价格、支出、结构等方面,而跨期方法与叠代模型的引入使研究有了更合理的分析框架。对经常账户均衡决定因素的挖掘深入到了财政收支、储蓄和投资、生产率冲击、实际汇率、金融制度发展、经济增长与收入变动、人口结构变迁以及由此组成的综合因素。但外部失衡的理论框架解释现实的能力仍不够强,政治思维的进入将使问题复杂化。失衡调整偏重经常账户逆差调整也不适应当前的情况。未来研究中,放松一个小国开放经济的假设,更多地引入不确定性,以及经常账户逆转的临界点、预警指标及逆转的冲击效应将会被高度重视。
[Abstract]:The global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sustainability and imbalance adjustment have also developed rapidly on the decision of global current account equilibrium. Relative price, expenditure, structure and so 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temporal method and superposition model make the research have a more reasonable analytical framework. The mining of the determinants of current account equilibrium goes deep into the impact of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savings and investment, productivity impact, etc. The real exchange 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e change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the change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se factors. But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external imbalance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explain the reality. The entry of political thinking will complicate the problem. The imbalance adjustment, which focuses on the adjustment of th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will not adapt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future research, the assumption that a small country will open up its economy will be relaxed and more uncertainty will be introduced. As well as the critical point of current account reversal,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and the impact of the reversal will be highly valued.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经常账户均衡研究》(10YJC790414) 北京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全球经济再平衡背景下经常账户适度性与逆转冲击效应研究》 北京市属高校人才强教计划(2010-2012)的支持
【分类号】:F83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天栋;张卫平;杜金宇;;经济规模扩张与贸易失衡:中国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2 许雄奇;张宗益;康季军;;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3)[J];世界经济;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雄奇;陈一龙;;财政赤字宏观经济效应的理论传导机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2 田洪刚;杨华;;中国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的原因与对策——基于1995—2008年的经验数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3 李天栋;张卫平;杜金宇;;经济规模扩张与贸易失衡:中国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4 刘伟;陈静;;金融深化、财政支出与经常项目顺差[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7期
5 章和杰;陶怡;;中国内外均衡政策搭配研究文献综述——基于“三缺口”模型[J];经济论坛;2011年11期
6 杨芹;李建强;;财政赤字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吗——中国财政赤字经济效应再检验[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6期
7 金雪军;王义中;;理解人民币汇率的均衡、失调、波动与调整[J];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8 潘雅琼;唐传宝;;经常项目失衡可维持性的动态关系协整研究——来自日本的经验数据[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王琳;;经济增长之财政支出政策的内生效应述评[J];前沿;2011年11期
10 唐德祥;孟卫东;许雄奇;;科技创新投入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基于中国实际经济运行的经验证据(1978-2005)[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胡超;新形态国际分工与国际经济失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刘新;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竹俊;论创新与经常项目失衡[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池启水;局部战争条件下中国外汇储备动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6 郑明海;开放经济下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唐德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D];重庆大学;2008年
8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洪宇;中国商品贸易模式演进与背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胡进;SETAR模型与冲击效应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进;我国经常项目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余新平;中国农业经营规模与农产品对外贸易[D];宁波大学;2011年
3 沈文颖;中国的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之关系[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4 贾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陶怡;中国内外均衡政策搭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来庆玉;中国经常账户的长期决定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7 梁华;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影响及其调整[D];复旦大学;2008年
8 何晓伟;我国贸易收支的商品结构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李鹤;劳动力全球化视角下的经常项目失衡[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卢中原;关于投资和消费若干比例关系的探讨[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2 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材;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实证分析:协整方法[J];财政研究;2003年09期
3 张帆;央行的行为、利率的作用与中国的IS—LM模型[J];管理世界;1999年04期
4 郭庆旺,赵志耘;中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与作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2期
5 刘溶沧,马拴友;赤字、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兼评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挤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6 戴世宏;;人民币汇率与中日贸易收支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6期
7 谢建国,陈漓高;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协整研究与冲击分解[J];世界经济;2002年09期
8 许雄奇;张宗益;康季军;;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3)[J];世界经济;2006年02期
9 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的新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玉英;万超;周洁;丁浩员;;资本流入的突然中断与经常账户赤字的有效调节[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655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5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