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城市化、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1997~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27 08:56

  本文选题:城市化 切入点:环境污染 出处:《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03期


【摘要】:通过1997~2010年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经验分析城市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且拐点为62.05%,但对其他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显著提高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环境污染;国有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但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现时期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率接近62.05%的情况下适度放缓其进程;适度降低对外商企业的优惠政策及外商直接投资,以降低工业废水的排放量;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并同时考虑以上诸因素的综合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1997 to 2010,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U-typ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the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The inflection point is 62.05, but the impact on oth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not significant; the increa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the increase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added valu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o the total output valu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to total output valu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missions of industrial sulfur dioxide, industrial smoke and dust, and industrial dust.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results, the follow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should be accelerated in the present period,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should be slowed down moderately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urbanization rate is close to 62.05%; Moderate reduction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o foreign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actively promote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tertiary indus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 the comprehensive role of the above factors.
【作者单位】: 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
【分类号】:X196;X820.3;F299.2;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学刚;钟茂初;;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基于联立方程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10期

2 杜江;刘渝;;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6期

3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4 王军;;理解污染避难所假说[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5 符淼;;我国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态、拐点和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6 马树才;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Kuznets曲线[J];统计研究;2006年08期

7 卢宁;李国平;;基于EKC框架的社会资本水平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1995-2007年面板数据[J];统计研究;2009年05期

8 王良举;王永培;李逢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吗?——来自CO_2排放量的国际数据验证[J];软科学;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小梅;;金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定量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5期

2 吕莉;高国鹏;;内蒙古呼包鄂地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6期

3 张纯洪;刘海英;;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存在适应性的评价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张可云;吴瑜燕;;北京与周边地区基于环境保护的区域合作机制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5 韩立岩;胡颖;;保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9年02期

6 李智;鞠美庭;刘伟;邵超峰;;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响应关系的经验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年02期

7 周泽辉;赵娜;;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6期

8 东辉;惠凡;王亚民;;环境污染对人口城市化脉冲响应的省际聚类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9 杨万平;袁晓玲;;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在中国的经验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10 傅春;林永钦;谢莉芳;;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萍乡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能;许振成;彭晓春;陈志良;;我国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梁建忠;文冰;;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分析——以云南省为例[A];低碳经济时代的林业技术与管理创新[C];2010年

3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侯伟丽;成德宁;;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环境效应的分解[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许冰;章上峰;;中国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测度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真真;李善同;;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李志强;刘春梅;;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海生;周永章;森剑箐;;中国城市大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来自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学刚;;“经济发展-政府规制-公众参与”的环境影响分析框架及实证[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10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arbon Taxes of China Based o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A];Proceedings of 2010 IEEE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Volume 2)[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好孟;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4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6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郭嘉良;海岸带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随机梯度和规则集成评价预测[D];天津大学;2010年

9 何琼;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若干理论问题[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裴辉儒;资源环境价值评估与核算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娑;江苏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邹美凤;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3 冯晓飞;新疆巴州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预测与调控[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4 程健;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方小枝;广西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计量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高铜涛;安徽省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肖蓉蓉;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肖俊;贸易与跨境污染转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我国的检验及优化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项吉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王卉;我国出口贸易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玉萍,董锁成;北京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2期

2 黄金川,方创琳,冯仁国;三峡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定量辨识[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3 胡明秀,胡辉,王立兵;武汉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4 王宜虎;崔旭;陈雯;;南京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5 田晓四;陈杰;朱诚;朱同林;;南京市经济增长与工业“三废”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6 彭水军;包群;;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中国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8期

7 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8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9 于峰;齐建国;;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效应的经验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08期

10 朱智m:;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水环境分析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瑜;叶长兵;陈亮;;玉溪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5期

2 司昱;;我国工业“三废”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0年06期

3 李国柱;;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单位根的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李丹霞;韦苇;;消费结构升级对环境的作用机制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黄一绥;张灵;;福州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计量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6 赵新华;李斌;李玉双;;环境管制下FDI、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年03期

7 白婷;徐波;;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及原因分析——以陕西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詹浩勇;冯金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分析[J];大众科技;2009年11期

9 周泽辉;赵娜;;中国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6期

10 杨海生;周永章;王夕子;;我国城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空间计量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敏;叶长兵;;云南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2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3 季小立;;“苏南模式”的城市化及其演进[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池浩;;乡镇景观规划模式及设计方法研究——以哈尔滨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尹树美;李明玉;;延边州城市化发展水平可持续性的综合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胡丽娜;;产业更新与城市化的历史推进[A];地区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第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小林;;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重构的若干思考——以江苏省苏南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王留锁;李艳;孙媛媛;;辽宁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协调关系研究[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马凤钟;潘孙伟;;城市化、土地整理、矿产资源开发[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10 王天民;;生态环境材料——新世纪材料发展的方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经济发展类指标——城市化水平[N];江阴日报;2005年

2 杨素英;太原城市化水平居中部省会首位[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3 李强;户籍改革需双管齐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李新辉 通讯员 赵雄伟;湘乡:231亿打造魅力新城[N];湘潭日报;2009年

5 何文富 梁粤懿;提高城市化水平离不开乡镇企业[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6 记者 刘晓华;坚持科学发展观 提高城市化水平[N];大连日报;2006年

7 记者  康与民 李琳;从战略的高度加快城市化[N];莱芜日报;2006年

8 记者 刘涌泉;六大战略建设“新铁岭大铁岭”[N];辽宁日报;2006年

9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理论研究所所长 李建林;提升城市化水平的政策调整与选择[N];中国建设报;2000年

10 王双;城市化路径选择:节约第一原则[N];中国社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江;转型期中国农业增长与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2 白露;循环经济发展阶段仿真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3 盖凯程;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夏彬;环境污染人群健康损害评估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刘秀梅;中国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黄海峰;珠三角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及GIS技术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邱昕;从新农村到小城镇[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张竟竟;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关联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关世勋;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张力机制及其策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明;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林秋容;FDI、环境污染和环境规制的相关性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3 朱琳;西部地区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4 王伟;陕西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陈青云;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张馨;大连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7 田珍;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生活方式的演进研究[D];扬州大学;2005年

8 陈军;城市消防规划与管理[D];重庆大学;2005年

9 黄海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肖蓉蓉;湖南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70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70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d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