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理论与中国的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FDI 切入点:劳动收入份额 出处:《经济评论》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扩展了包含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发展经济学模型,在具有普适意义的理论框架中解释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规律及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1994-2007年中国省市面板数据展开实证研究。在控制省市固定效应和其他相关经济社会变量后,本文发现FDI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路径呈稳健的倒U型非线性曲线,经历了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的交替主导,东中西三大区域及增长极、直辖市空间范围内的影响路径表现出典型的地域性差异,适宜技术研发、市场整合及相应的政策激励有助于抑制FDI技术效应对劳动收入份额的负面冲击,缓解严峻的收入分配差距。
[Abstract]:This paper extends the mode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including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and explains the evolution of labor income share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FDI on labor income share in the univers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After controlling the fixed effects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and other related economic and social variable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path of FDI's influence on labor income share shows a robust inverted U-shape nonlinear curve, which i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1994 to 2007. After experiencing the alternating dominant effects of employment and technology,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and growth poles of East, West and West, and the influence paths in the spatial scope of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w typical regional differenc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rket integration and corresponding policy incentives can help to restrain the negative impact of FDI technology effect on labor income share and alleviate the severe income distribution gap.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估测方法及控制化解策略研究”(编号:NKZXYY11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地方财政隐性赤字的规模估测、风险量化与动态监管研究”(编号:71203106)资助
【分类号】:F832.6;F249.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罗长远;张军;;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2 郭玉清;姜磊;;财政支出、辖区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J];经济评论;2009年05期
3 邵敏;黄玖立;;外资与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基于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4 李稻葵;刘霖林;王红领;;GDP中劳动份额演变的U型规律[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5 白重恩;钱震杰;;国民收入的要素分配:统计数据背后的故事[J];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郭庆旺;贾俊雪;;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7 钟昌标;;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间溢出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8 陈广汉;张光南;;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及其工资差异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罗长远;张军;;经济发展中的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产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星;陶田;;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冬琪;;浅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3 张全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4 张军涛;毕乐强;纪昭君;;东北三省区域外部性空间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5 杨俊;廖尝君;邵汉华;;经济分权模式下地方政府赶超与劳动收入占比——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8期
6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7 余显财;;EITC、最低工资与福利制度创新[J];财贸经济;2010年03期
8 黄乾;魏下海;;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9 贾康;刘微;;提高国民收入分配“两个比重” 遏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财税思考与建议[J];财政研究;2010年12期
10 祁毓;;我国劳动收入份额持续下降原因的研究述评[J];财经政法资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丰;;第五十一章 人态和谐视域的企业内部风险规避探析[A];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9~2010)[C];2009年
2 刘志国;;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长生;;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基于“三步走”现代化战略实施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演变的分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丛屹;闫亚玲;;劳动要素份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5 孙永平;叶初升;;资源开发是否恶化了西部地区的收入不平等?[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6 李超;;超金融化与美国金融危机:基于具体劳动分配与金融资本分配的维度[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刘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工资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沈坤荣;刘东皇;;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7 陈宏伟;软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质量[D];兰州大学;2010年
8 祁好英;收入分配与金融结构:来自中国和美国的实证(1978~2007)[D];武汉大学;2010年
9 温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霞;我国服务贸易的要素收入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刘开;论公平分配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5 陈强;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真实汇率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岳国宝;市场规模与我国的资本密集度[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车琰;居民收入增长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孙宁宁;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份额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夏美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罗爱华;务工移民与我国法治社会的生成[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良q,鞠高升;教育明瑟收益率性别差异的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2 姜磊;王昭凤;;中国现代部门劳动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与影响因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3 李雪筠;建立正常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 缩小居民收入差距[J];财政研究;2003年06期
4 邵景安;魏朝富;谢德体;;家庭承包制下土地流转的农户解释:对重庆不同经济类型区七个村的调查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5 胡晓鹏,刘继广,张目纲;转型期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3年06期
6 李广众,任佳慧;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各地区19个制造业行业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4期
7 李慧中;黄平;;中国FDI净流入与贸易条件恶化:悖论及解释[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3期
8 符淼;;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4期
9 杨建芳;龚六堂;张庆华;;人力资本形成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个包含教育和健康投入的内生增长模型及其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10 高帆;;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一个实证研究——兼论地区经济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差距的关联性[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蔡f ;[N];文汇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家悦;王晗;;FDI就业效应的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基于湖南省长株潭面版数据的实证研究[J];理论月刊;2010年06期
2 王美今;钱金保;;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误差成分联立方程模型的估计[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杨扬;余壮雄;王美今;;FDI对中国就业效应的检验[J];经济学家;2009年05期
4 周启良;;FDI对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刘永斌;;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我国工业行业FDI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09期
6 林吉双;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06年04期
7 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评论;2006年04期
8 王佳;詹正华;;我国FDI税收效应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33期
9 黄玉梅;孙宁华;;上海市FDI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亚飞;吴潇航;;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与FDI区位选择[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周永涛;;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兼论政府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导向[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熊琼;付含;;FDI流入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基于时间序列的协整和VAR模型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黄丽;;零和博弈在国家吸引FDI竞争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4 樊慧荣;陈瑛;;西安各产业FDI与增加值的协整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郭庆宾;许泱;;国外R&D溢出的动态效果: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王万s,
本文编号:16860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8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