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变更、费用粘性与企业债务融资
本文选题:货币政策 切入点:代理成本 出处:《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摘要】:费用粘性界定了公司经营波动所伴随的不一致的费用波动,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管理者机会主义导致费用调整的动机缺失。通过构建度量内部代理成本的指标,对代理问题所导致的信贷供给摩擦进行量化,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09年的季度数据,可以考察货币政策变化时费用粘性对债务融资的影响。按照资本密集度、治理水平分组进行稳健性测试的经验证据表明,在货币政策宽松时,费用粘性越大,银行债务越少;由于机会主义对信贷的影响,资本密集度较小时费用粘性的影响更加显著。这一研究不仅从新的角度解释了债务市场摩擦,而且为财务分析等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The cost stickiness defines the inconsistent cost fluctuation accompanied by the company's operating fluctuation, which may be caused by the lack of motivation for the cost adjustment caused by the manager's opportunism. By quantifying the credit supply friction caused by the agency problem and using the quarterly data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3 to 2009, we can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ee stickiness on debt financing when the monetary policy changes. Empirical evidence of robustness tests conducted by the governance level group shows that, when monetary policy is loose, the greater the cost stickiness, the less the bank's debt;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opportunism on credit, This study not only explains the friction of debt market from a new angle, but also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actical activities such as financial analysi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项目——南京大学国际化会计学博士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YJA630027) 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1JG137J)
【分类号】:F822.0;F27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国正;刘力;;利率管制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2 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3 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J];管理世界;2008年03期
4 叶康涛;祝继高;;银根紧缩与信贷资源配置[J];管理世界;2009年01期
5 索彦峰;范从来;;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贷款供给吗?——来自银行资产组合行为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6 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7 孙铮,刘凤委,李增泉;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8 盛松成;吴培新;;中国货币政策的二元传导机制——“两中介目标,两调控对象”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9 苏冬蔚;曾海舰;;宏观经济因素与公司资本结构变动[J];经济研究;2009年12期
10 姚立杰;罗玫;夏冬林;;公司治理与银行借款融资[J];会计研究;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成刚;对建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基于1998年~2010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罗崇华;;世界经济波动对中国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4期
5 李文花;;日本货币政策与货币乘数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6 雷辉;吴婵;;董事会治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决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张小雷;企业融资的股权陷阱[J];商业研究;2000年07期
8 叶志锋;覃永盛;贺梅萍;;2009年度信贷资金流向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9 何小杨;;盈余管理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10 王铭利;;货币政策、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J];商业研究;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涛;潘素昆;;FDI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何威风;;分权化改革、制度环境与企业债务期限结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4 袁建国;蒋瑜峰;;市场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投资[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刘浩;汪雅琼;石坚忠;;内部资本市场的理论深化与价值链改进——以上海电力公司的15年探索为例[A];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浩;杨尔稼;李灏;孙铮;;公允价值计量与高管薪酬契约的动态调整[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0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胡浩;;从DD-AA模型看当前我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影响[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8 沈维涛;王贞洁;;债务期限结构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研究[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9 刘江会;唐东波;;市场化进程中城乡财产性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10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4 李国栋;董事会职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松;股票错误定价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9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苏晓光;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会计内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王晓洁;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孙晶;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戴敏霞;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黄好杰;管理者风险偏好变化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鑫;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肖剑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索彦峰;于波;;转型期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孙明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3期
3 李春琦;王文龙;;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适应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4 张曙光;疏通传导渠道 改善金融结构──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2期
5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6 姜付秀;刘志彪;;行业特征、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J];管理世界;2005年10期
7 汪洋;;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统计中若干问题的讨论[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8 余明桂;夏新平;邹振松;;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激进负债行为[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9 孙铮;李增泉;王景斌;;所有权性质、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10 崔宏;夏冬林;;全流通条件下的股东分散持股结构与公司控制权市场失灵——基于上海兴业房产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周小川;[N];金融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洪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效率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同山;王曼怡;;金融加速器效应与我国房地产业调控——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年07期
2 侯坤;;经济波动中的金融加速器理论研究综述[J];海南金融;2011年04期
3 周新民;;战后法国的宏观经济管理[J];金融研究;1985年04期
4 周林;八十年代美国金融改革中货币政策的巨大变化[J];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05期
5 王松奇;;适度松动货币政策 刺激工业生产回升——关于目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建议[J];经济纵横;1986年11期
6 尚福林;;从有效控制总需求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衔接[J];金融研究;1987年10期
7 苏存;;就业刚性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金融研究;1988年05期
8 邓乐平;论货币供求及总供求的关系[J];经济学家;1989年04期
9 陈汝议;;日本经济稳定增长时期的货币政策[J];金融研究;1990年03期
10 陈洪 ,唐国兴;我国货币供给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超林;;1984年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中的货币政策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国良;曲国库;;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和效果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朱孟楠;严佳佳;;货币替代对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坚;;运用土地政策调控宏观经济可以弥补货币政策的不足[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6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7 孙日瑶;;论货币政策的不完备性与我国对策[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8 闫素仙;;货币政策与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9 刘锡良;李镇华;;信用配给理论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A];第三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增刚;;货币问题的新政治经济学[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秦安县支行副行长 李来福;秦安支行:从六个方面有效实施货币政策[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可邋高洪艳 实习记者 宋菲;从紧的货币政策会淡出[N];中国贸易报;2008年
3 记者 李倩;央行雷霆行动 落实适度宽松[N];金融时报;2008年
4 闫立良;周小川:制定货币政策要更好地维护金融稳定[N];证券日报;2008年
5 董少鹏;“适度宽松”早有量化指标 无须担忧朝令夕改[N];证券日报;2009年
6 兴业银行 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流动性“极度宽松”转向“适度宽松”[N];中国证券报;2009年
7 林纯洁 胡刘继;宽松货币政策带动商品价格重回上升轨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8 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委员会成员 管涛;避免因为成功而失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王自力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动摇,,是威胁复苏持续的最危险因素[N];中国会计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季小舟;美元指数震荡后或续跌势[N];华夏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庆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孙志贤;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卢佳;贸易信贷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6 伍戈;转轨经济中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效率[D];复旦大学;2004年
7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8 方卫星;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制度——机理与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高莉;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新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江武成;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发展——以中国通货紧缩时期为例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子尧;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邹忠伟;金融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货币政策[D];江西财经大学;2001年
4 庞拥军;资产价格波动下的货币政策选择[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瑞丽;试析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的关系[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徐英吉;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有效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4年
7 吴兴敏;我国货币政策资本市场传导途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李静洁;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谢亚;面向新世纪的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阿日古那;货币政策低效之成因及对策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96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96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