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声誉约束的实证分析
本文选题:信用评级行业 + 声誉约束 ; 参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摘要】:声誉约束是信用评级行业运行的基石。通过培育和完善声誉约束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下信用评级机构的违规动机。基于2008~2011的中期票据的数据,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声誉约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声誉约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比较有限。
[Abstract]:Reputation constraint is the cornerstone of credit rating industry. By cultivating and perfecting reputation constraints, the incentive of credit rating agencies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can be reduced. Based on the data of mid term notes in 2008 / 2011, 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credit rating industry reputation constraint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putation constraint plays a certain role, but the effect is limited.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073050) 湖南省软科学项目(2011ZK3107) 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100161110021)
【分类号】:F832.3;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羊淑青;谭金可;;后金融危机下我国资信评级机构法律规制的完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2 刘晓剑;张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演化动态博弈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3 郑彬;;产业集聚与商业信用——基于中国市级地区SIC-3工业部门的实证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振东;;基于声誉约束的民间金融组织动态博弈及其风险防范[J];经济经纬;2010年01期
5 张强;张宝;;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研究[J];经济经纬;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宇松;;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困境与监管启示——基于信誉机制理论的视角[J];财经科学;2011年09期
2 刘迎霜;;“发行方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法律迷局解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李晓郛;;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研究——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背景[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梁涛;;评级市场的声誉机制及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启示[J];征信;2011年06期
5 石仁飞;王书琴;;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之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李晓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李晓郛;;中国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探索——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背景[J];天津法学;2012年03期
8 郑云桥;;浅谈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现状[J];现代经济信息;2012年11期
9 周元花;;浅析我国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周石;;金融市场稳定器还是捣乱者——信用评级机构作用分析及机制改进建议[J];时代金融;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2 聂飞舟;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彭秀坤;国际社会信用评级机构规制及其改革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戴莹;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敏轩;论资信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人的民事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苏诚;杨凌示范区现代种业集聚与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飒;民间合会的合作机制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罗昕;国际金融危机中的金融监管博弈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5 刘君红;我国房地产行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6 向忠德;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王哲;后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守华,刘光海,邵东涛;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特点及策略研究[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2 熊正德;郭艳梅;;证券承销商声誉机制:机理、缺失动因与路径[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3 吴少新;王国红;;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履约机制与管制政策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7期
4 李德 ,王建华;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现状、作用和发展前景[J];广西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5 王月;;从金融危机审视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规制的缺失——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对中国金融监管的法律检讨[J];经济视角(下);2009年06期
6 李富有,冯平涛;发达国家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外生性特征及其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5期
7 文玫;中国工业在区域上的重新定位和聚集[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8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9 朱信凯;刘刚;;二元金融体制与农户消费信贷选择——对合会的解释与分析[J];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10 王彦鹏;;管控的失语与权力的高歌——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助推次贷危机根源论[J];金融法苑;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宝;次贷危机视角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新艳;;短期融资券市场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吗?——信用利差非对称性研究[J];金融评论;2011年03期
2 陆文磊;;我国信用利差与基准利率关系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08年10期
3 李岚;;中国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的实证研究[J];开放导报;2010年01期
4 胡吉卉;简志宏;;信息非完全时的信用利差期限结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1期
5 毕玉升;边保军;;具可料和不可料违约的公司债券定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7期
6 周香英;潘坚;;一类信息不对称时的公司债券定价模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田明;伍舟宏;陈启宏;;中国企业债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年24期
8 张琦;陈晓红;;不可预料违约风险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定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9 李岚;杨长志;;基于面板数据的中期票据信用利差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10年08期
10 马改云;;企业破产机制、融资决策与债券信用利差[J];财会月刊;2010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丽;胡伟;;消费者信念、声誉约束与食品安全[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陈晓红;张琦;;具不可预料违约风险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定价[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宏;李远远;彭和平;;信息不对称与中国企业债券信用风险估价[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徐晓亮;;基于声誉模型的基础设施政府担保融资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大力;信用利差再度缩小[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中国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 熊丽清;商业银行需认真评估债市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中信证券 杨辉;利差扩大的基础并不牢靠[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陈若劲;国债金融债利差新平衡点已经形成[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东东;用流动性挖掘信用利差[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顺德农信社 李杰明;国开行首期ABS优先A档值得参与[N];证券时报;2006年
7 陆欣;短融券:边长大边烦恼[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总部 成飞;国债与金融债的利差会继续扩大吗?[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顺德农信 李杰明;10亿央票意味深长[N];证券时报;2006年
10 ;选择多元化的投资策略[N];中国证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岚;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司债券信用利差决定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柳;法律、管制与声誉约束[D];复旦大学;2007年
3 王劲松;非正规金融市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过蓓蓓;结构转换模型及其在长期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5 黄苒;基于跳跃行为的中国上市公司股票资产收益和违约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浩;我国中短期票据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赵银寅;我国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影响因素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冯莉;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4 魏玮;我国银行间企业债券信用利差走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5 成家林;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孙成涛;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冬连;信用利差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因素间关系的统计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8 蒋宗利;我国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9 严曙光;我国短期融资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10 何昱,
本文编号:1787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78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