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的新股询价效率实证度量
本文选题:询价效率 + 折价效应 ; 参考:《系统工程》2012年03期
【摘要】:利用询价制下新股发行价格由发行人、承销商和询价对象等多方力量的博弈共同决定这一特点,本文将折价效应和溢价效应同时纳入到前沿双边随机边界模型框架下对我国IPO的询价效率进行了有效度量。结果表明:2006~2010年,我国IPO公司整体上表现为发行折价,平均折价幅度约为6.4%;进一步的分析发现29.9%的样本公司为溢价发行,实际价格超出其最优水平的5.5%;而70.1%的IPO公司为折价发行,实际价格较其最适水平低了11.5%.本文的研究证实了股票定价的市场化必须以供给市场化为前提,在此基础上供需双方才能通过直接交易和博弈机制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定价。
[Abstract]:Under the inquiry system, the new issue price is decided by the game of the issuer, the underwriter and the inquiry object. In this paper, both the discount effect and the premium effect are incorporated into the frontier bilateral stochastic boundary model to effectively measure the inquiry efficiency of IPO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IPO company as a whole showed a discount of issue price from 2006 to 2010, and the average discount was about 6.4%. Further analysis found that 29.9% of the sample companies issued at a premium, and the actual price exceeded its optimal level of 5.5%, while 70.1% of the IPO companies issued at a discount. The actual price is 11.5b below its optimum level.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proves that the marketization of stock pricing must be based on the supply marketization, and on this basis, the supply and demand parties can form the real market-oriented pricing through direct transaction and game mechanism.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规划项目(10XJA63000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CDJSK100204)
【分类号】:F224;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新宇;赵绍娟;;基于随机边界与分位回归的我国新股发行定价行为[J];系统工程;2008年04期
2 邹斌;夏新平;;中国IPO股价的信息含量及其上市首日收益研究[J];管理科学;2010年03期
3 白仲光,张维;基于随机边界定价模型的新股短期收益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4 李佳;王晓;;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方差比的检验方法[J];经济经纬;2010年01期
5 贺炎林;吕随启;;中国IPO询价过程解析:基于公共信息的视角[J];经济科学;2010年06期
6 刘煜辉,熊鹏;股权分置、政府管制和中国IPO抑价[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7 田利辉;;金融管制、投资风险和新股发行的超额抑价[J];金融研究;2010年04期
8 陈胜蓝;;财务会计信息与IPO抑价[J];金融研究;2010年05期
9 邱冬阳;陈林;孟卫东;;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IPO抑价——深圳中小板市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小洋;;IPO中的价格管制及其后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赵倩;;股权结构与IPO抑价关系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18期
3 洪礼旺;;基于股改视角的IPO抑价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09期
4 和楠;樊慧莉;;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IPO抑价实证分析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27期
5 冯丽霞;代杨杨;;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9年12期
6 张宏亮;崔学刚;;后股权分置背景下CEO更换与投资者保护:动因及效应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7 殷小斌;;从高初始回报率看我国IPO定价市场化的条件[J];成人高教学刊;2008年04期
8 丁志国;高敬一;苏治;李晓倩;;股权分置改革财富分配的公允性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9 董鹏;王晓露;;IPO抑价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5期
10 赵威;王春峰;;中国特色IPO抑价的本质研究——发行制度[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利辉;;金融管制、投资风险和新股发行的超额抑价[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柴亚军;王志刚;;股改与IPO抑价:从公司治理角度的实证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0(1)][C];2010年
3 李焰;张宁;;集团控股股东股权结构与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程度——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王化成;佟岩;卢闯;刘亭立;黎来芳;;关于开展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若干建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孙立;;论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效率的影响[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6 梁彤缨;许悦;陈修德;;高管团队管理能力与IPO抑价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小企业板的经验数据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顾乃康;陈辉;;增发、配股费用影响因素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孝华;张小成;杨秀苔;;IPO询价过程中的模糊优化定价方法[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余湄;乔琰;路倩;;高层管理团队与我国IPO抑价问题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黄德春;林剑乔;;发行体制变迁视角下的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文财;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复杂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唐琨;IPO长期绩效表现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赵林茂;中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IPO)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汪宜霞;基于抑价和溢价的中国IPO首日超额收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邵晓阳;中国股票市场价格行为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曹明;股权流通性变化下的投资者行为与股票价格行为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何君光;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9 何剑;中国股票市场IPO抑价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龙云;中国B股市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赛;我国IPO定价效率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宇;基于混合理性投机理论的中国股市泡沫实证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黄好芝;我国IPO抑价研究:制度、市场与上市公司注册地[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邈;创投持股与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佳宇;跟随明星基金调仓的投资策略能获得超常收益吗?[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张晓霞;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资本利得税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7 路婷婷;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范镭;中国A股IPO定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石丽娟;我国中小板IPO抑价问题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小成;基于模糊优化模型下IPO定价的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礼君;彭茜;;全流通配合询价制对IPO抑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7年20期
2 孔爱国,李哲;IPO定价的信号模型:信息披露机制有效性检验(1992-2002)[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冉茂盛,张宗益,陈茸;运用RS方法研究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4 陈共荣;李琳;;IPO前盈余管理与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6年09期
5 蒋顺才;蒋永明;胡琦;;不同发行制度下我国新股首日收益率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6 周孝华;赵炜科;刘星;;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7 黄济生,程依明;上海股票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8 俞颖;我国新股上市定价效率的实证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汪宜霞;夏新平;;噪声交易者与IPO溢价[J];管理科学;2007年03期
10 刘晓明;胡文伟;李湛;;中国股票市场IPO折价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子男;孙珏;;机构投资者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7年04期
2 谢赤;刘畅;;新股定价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以SEO为例[J];求索;2008年05期
3 吕亮雯;陈光华;;权证提高了标的股票的定价效率吗——基于我国股票市场实证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0年10期
4 谭利勇;;权证影响正股的定价效率吗[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8期
5 周孝华;赵炜科;刘星;;我国股票发行审批制与核准制下IPO定价效率的比较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6 何树红;毛娟芳;乐晓梅;;IPO发售机制对定价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7 王莹;余庆生;;对股指期货最后结算价格计算规则的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2期
8 熊文静;;由CAPM看中国股票市场定价[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05期
9 史丽媛;门明;;权证发行对正股定价效率的影响[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杨晨辉;刘新梅;魏振祥;耿紫珍;;基于VAR模型的我国期货市场定价效率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育辉;魏志华;吴世农;;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创设机制与我国权证市场定价效率研究[N];上海证券报;2006年
2 ;新产品和新交易机制的影响[N];中国证券报;2007年
3 ;进一步完善创设机制[N];中国证券报;2006年
4 中信证券金融工程与衍生品组;市场或平稳应对股指期货[N];中国证券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璐;推备兑权证仍需保留创设机制[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黄嵘;国内期市迎机构投资者 沪金定价效率获提升[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中国银河证券公司 苑德军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李文军;都是低效惹的祸[N];证券时报;2002年
8 周松林;专家建议实行差异化交易机制[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王璐;上证所建议尽快推出融资融券交易[N];上海证券报;2007年
10 上海证券交易所创新实验室;证券交易间接成本显著下降[N];上海金融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米建华;基于信息披露的股票市场资本配置效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李帅;新兴市场股票指数期货的定价效率与价格发现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吴忠群;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胡道红;中国股票市场分割之内外资股价格差异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5 黄宇红;中国权证定价效率及其市场风险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泽来;新兴市场ADRs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吕光磊;我国股票首次公开发行定价发售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焦凯;中国内地权证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9 翁弘林;证券信用交易对市场效率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张兴;政府管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作杰;我国新股抑价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张继强;我国证券市场(A股)IPOs定价效率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3 叶琳菲;可转债定价理论模型的定价效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松挺;沪深权证定价效率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5 丁振华;50ETF上市与标的指数的定价效率[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6 刘威;基于市场条件的中国A股市场IPO定价效率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陈伟;我国A股市场新股发行定价效率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冉建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定价方式的效率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刘花兰;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张一帆;新股发行机制与定价效率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92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79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