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8 18:58

  本文选题:创业板上市公司 + 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参考:《管理评论》2012年11期


【摘要】:本文以130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实际管理情景的分析发现,中国创业板企业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提升员工知识与技能、激励与授权、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三个方面构成。其中提升员工知识与技能方面与西方企业一致;创业板企业现阶段的授权只是激励机制的一种补充方式,还没有完全做到将决策权传递给具有知识的人;激励薪酬是建立在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的基础之上。此外,创业板企业以结果为导向的考核方面远远高于提升员工知识与技能和激励与授权两个方面。本研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为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提高企业绩效提供实践指导,同时有利于推动中国本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130 listed companies on the gem as a s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anagement, we find that the high performanc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ese gem enterprises by improving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employees, incentive and authorization. The result-oriented assessment consists of three aspects. Among them, the promotion of employees' knowledge and skills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western enterprises; the authorization of gem enterprises at the present stage is only a supplementary way of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he decision-making power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transferred to people with knowledge. Incentive compensation is based on a result-oriented assessment. In addition, the results-oriented assessment of gem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improving employee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otivation and empower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study provides practical guidance for Chinese gem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ir 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also help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南昌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F832.51;F272.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华;杨东涛;;制造企业的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柔性战略与公司绩效[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2 程德俊;赵曙明;;高参与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环境动态性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3 张一弛;李书玲;;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绩效:战略实施能力的中介作用[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4 范秀成,英格玛·比约克曼;外商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张正堂;;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中介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6 刘善仕;刘婷婷;刘向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7年04期

7 苏中兴;;转型期中国企业的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一个本土化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年04期

8 邢周凌;;高校最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11期

9 张弘;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沪深两市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实证研究[J];预测;2006年04期

10 刘善仕,周巧笑,晁罡;高绩效工作系统与组织绩效:中国连锁行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延f;赵有靠;;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中国金融业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安智宇;;人力资源战略的模式及制定流程[J];商业研究;2006年19期

3 王鹏;;新时期下的人力资源改革初探[J];才智;2011年12期

4 沈传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初探[J];才智;2011年27期

5 曹兴;杨春白雪;聂雁威;;持基激励对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影响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朱治龙,王丽;上市公司经营者个性特征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2期

7 陈德权;;进行人力资源战略分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4期

8 王小平;;论现代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当代经济;2008年09期

9 李贵卿;陈维政;;合作型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1期

10 乔引华;郭大为;郑玮;;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离职影响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丹;;服务行业的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何会涛;罗婷;彭纪生;;基于知识整合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建锋;李家贵;;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处理机制研究——智力资本在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之间的中介机制分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素英;赵曙明;张艳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赵芳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综述[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陈默;刘海建;梁鲁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Meta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高素英;赵曙明;张艳丽;;战略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张徽燕;许维林;姚秦;李端凤;;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以中山市纺织服装企业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乔坤;周悦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元分析[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雅兰;卢忠鸣;李泽良;;创新型企业人才集聚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福建省的实证分析[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霞;职业经理人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立阳;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林;高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新产品成功影响机制[D];南京大学;2011年

5 卢俊义;供应商与顾客共同创造顾客价值的机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刘冠华;内蒙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德胜;创新型中小企业基因及作用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燕君;组织情境下人—组织匹配对个体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陈绪学;中土油气合作管理模式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10 杨丽君;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胤光;基于SEM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宁吉凤;职场员工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广柱;胶南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盛婷;酒店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于富红;山东华鲁恒升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张新磊;烟台华宇房地产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万育明;税务部门授权氛围对纳税服务员工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庆宏;华冶地勘局物探队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赵斌;阳晨公司绩效管理改进方案设计与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10 钱霞;数字内容产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金芳;;高校绩效管理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2 刘善仕;价值取向与管理模式关系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3 刘丽文,刘佳晨;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因子分析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1998年04期

4 徐国华;杨东涛;;制造企业的支持性人力资源实践、柔性战略与公司绩效[J];管理世界;2005年05期

5 程德俊;赵曙明;;高参与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人力资本专用性和环境动态性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6 刘善仕,翁赛珠;不同团体中员工价值取向与分配偏好的关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7 范秀成,英格玛·比约克曼;外商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刘思安;;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若干思考[J];继续教育;2007年03期

9 孙天法;;柔性制造战略[J];经济管理;2004年07期

10 徐国华,杨东涛;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感情承诺的影响[J];经济科学;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礼;舍弃中国创业板[J];新财经;2003年11期

2 刀刀;;中国创业板将成市场关注新焦点[J];互联网天地;2009年06期

3 翟山鹰;吴坤;;尴尬前行的中国创业板[J];新财经;2009年09期

4 徐蕾;;浅析中国创业板现状、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7期

5 高文晶;郭文慧;;浅析中国创业板市场[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6期

6 ;捷成股份荣获“2011中国创业板最具投资价值公司”十强称号[J];视听界(广播电视技术);2011年06期

7 冯悦;;中国创业板市场风险分析与防范[J];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06期

8 ;中国创业板市场八问[J];中华儿女(海外版);2000年23期

9 李秀泉;中国创业板的特点与申报程序浅探[J];福建改革;2000年12期

10 李秀泉;中国创业板与主板区别在哪里?[J];改革先声(新视点);200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蒋楠;;中国创业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A];当代会计评论(第6卷第1期总第11期)[C];2013年

2 尹华龙;;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研究[A];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志敏;中国创业板网今日推出[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李薇羽;邢明:上市首选中国创业板[N];经理日报;2008年

3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邹雄:中国创业板要积极应对海外竞争[N];证券时报;2008年

4 石婵雪;简学麟:纽交所不忧中国创业板争资源[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顺势而生 中国创业板任重道远[N];中国证券报;2009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邵小萌;中国创业板拥有独一无二优势[N];证券时报;2009年

7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希望中国创业板“修成正果”[N];中国水运报;2009年

8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左晓蕾;切望中国创业板后来居上修成正果[N];上海证券报;2009年

9 王义伟;中国创业板能否创造奇迹[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10 记者 唐玮婕;十年磨一剑,中国创业板启航[N];文汇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力;中国创业板市场运行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李兴伟;中国创业板公司IPO的资本成本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瞿笔玄;中国创业板IPO制度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王慧;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线性多重分形特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岳琴;中国创业板市场IPO的资本配置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磊;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特质及上市路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魏晓燕;中国创业板市场的背景和主体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徐辉;中国创业板市场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楠;中国创业板“三高”现象的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5 翁冬舟;中国创业板上市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黄玲;中国创业板系统性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胡静;中国创业板上市首日收益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8 赵茜;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的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9 彭蓓蕾;中国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联动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杨丽;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6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816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08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