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周期与金融资产投资协动性关系研究——基于货币政策影响的视角
本文选题:经济周期 + 金融资产投资 ; 参考:《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年11期
【摘要】:利用MS-VAR模型,研究经济周期与金融资产投资之间的协动性关系,同时分析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对经济周期和金融资产投资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经济周期波动,股票成交额波动可看作先行指标,储蓄存款余额为同步指标,而国债成交额变化量为滞后指标;不同经济形势下,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也有所不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利率的影响效果更好,而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则更适合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效果比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Abstract]:By using MS-VAR model,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business cycle and financial asset investment,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monetary policy instruments (money supply and interest rate) on the change of economic cycle and financial asset invest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luctuation of economic cycle, the volatility of stock turnover can be regarded as the leading index, the balance of savings deposits is the synchronous index, and the turnover of treasury bonds is the lagging index.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tools is different, the effect of interest rate is better in the period of high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low growth period is more suitable to choose money supply as the tool of monetary policy. 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financial asset investment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n economic cycl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风险与经济周期波动的协动性关系研究》(11XJY025) 西北政法大学青年学术创新团队计划资助
【分类号】:F124;F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秦丽;;利率自由化背景下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选择[J];财经科学;2007年04期
2 郑泽华;储蓄分流与货币政策传导效率[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郑江淮,袁国良,胡志乾;中国转型期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6期
4 刘金全;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5 陈建斌;;政策方向、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效力非对称性[J];管理世界;2006年09期
6 刘金全;王雄威;;我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7 李宝庆;王婉芬;;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以华东六省一市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年02期
8 赵春艳;程璐;;基于STAR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岚;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植开屏;;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李兴江;董雅丽;;上市公司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3 刘金全;隋建利;;我国货币变量与实际产出变量稳健性及灵敏性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4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5 方雯;;我国财政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的选择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6 刘金全,崔畅,谢卫东;财政政策作用的阶段性和非对称性检验[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7 梁云芳;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需求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受约束的非对称VECM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8 徐大丰,朱平芳,刘弘;中国经济周期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4期
9 刘勇;我国股票市场和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经验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4期
10 赵明勋;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与货币需求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鹏飞;郑江淮;;金融发展、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经验研究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吴慧;林锦国;李为相;萨日娜;;股票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4 卢盛荣;李文溥;林光平;;中国地区间货币政策效应双重非对称性研究[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郝清民;;融资方式变迁对我国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金全;谷宇;;第三十章 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性与相机选择性的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3卷)[C];2002年
7 李琳;李霏;;货币政策波动下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A];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西征;货币政策、融资约束与公司投资决策[D];南开大学;2010年
4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陶珍生;我国金融发展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铁强;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王福岭;中国货币政策结构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鸿;中国货币流动性管理效应及工具运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玲玲;资产价格对中国居民银行储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虹檠;多重二元结构与中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喻多娇;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艳;基于金融功能观重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5 蒋青华;我国房价波动区制转移特征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超;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经青;区域金融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孟庆晗;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相互作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范晓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侯礼;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菁;;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点及政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2 杨晓;杨开忠;;中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2期
3 徐璋勇;封妮娜;;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省区差异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7期
4 刘金全;郑挺国;;我国经济周期阶段性划分与经济增长走势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5 王志强,孙刚;中国金融发展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6 于则;;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02期
7 黄先开,邓述慧;货币政策中性与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8 王小鲁;储蓄率与投资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07期
9 张红伟;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及其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10 刘树成;;新中国经济增长60年曲线的回顾与展望——兼论新一轮经济周期[J];经济学动态;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素梅;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0年09期
2 吉可为,苑德军;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张鹏;不稳健银行体系对货币政策的负面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05期
4 戴相龙;戴相龙表示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30期
5 钱敏华;;正确认识货币政策拉动内需的作用[J];对外经贸财会;2000年04期
6 于惠玲;;我国货币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金融;2000年11期
7 黄健;;货币政策:寻求新工具[J];资本市场;2000年11期
8 李春琦;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搭配[J];当代财经;2001年01期
9 朱正元;美国联邦储备体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辩证否定与启示[J];南方金融;2001年05期
10 宋立;继续实施财政、货币政策的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帅;徐长生;;货币状况指数:我国货币政策的信息指示器[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高珂;时光;;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出现倒‘V’型转变原因浅析[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晋波;;新时期我国的货币政策[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4 徐洪才;;2012年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展望[A];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会刊[C];2012年
5 李,
本文编号:1825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82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