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金融危机与社会主义自主发展
本文选题:全球化 + 金融危机 ; 参考:《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摘要】:金融危机是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矛盾的集中爆发。这场金融危机虽然首先发生在美国和欧洲,但也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这场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了包括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在内的西方发展模式的严重弊病和危害,显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生命力。西方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全球化,在为我国广泛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国家文明成果提供了广阔舞台的同时,也把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弊病扩散到全球,从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巨大冲击。社会主义自主发展不仅要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集团的奴役,而且要摆脱不公正的国际关系和垄断资本的盘剥,在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国家稳定发展的同时,又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平等地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
[Abstract]:The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centralized outbreak of capitalist contradiction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lobalization. Although the financial crisis first occur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it also affected socialist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On the other h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further exposed the serious maladies and harms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model, including neoliberalism and consumerism, and showed the great superiority and vitali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lobalization, which is dominated by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ides a broad stage for our country to absorb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achievements of civilization in capitalist countr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spreads all kinds of contradictions and ills of capitalism to the whole world. Thus gave our country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o form the huge impact. The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should not only overthrow the unreasonable social system and the enslavement of the ruling clique, but also get rid of the unjus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monopoly capital, and insist on independence and autonomy. While relying mainly on its own strength to achiev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t also insists on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globalization, and carries out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on an equal footing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作者单位】: 西南科技大学政治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人类文明发展研究”(批准号:11azd04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1.59;D507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光明日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魏建国;;宪政模式转型与近代英国崛起[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3 徐丽霞;;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命运及其当代价值[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4 崔丽华;;从分歧走向融合——詹姆逊总体性思想探析[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荣艳;;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当代生命力[J];长白学刊;2009年03期
6 朱哲恒;;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J];创新;2011年03期
7 袁杰;;略论马克思语言艺术——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维度[J];长江论坛;2011年01期
8 刘时松;;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整体路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王广旗;;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其学说的人文精神及当代价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刘翠玉;;现代性视野中的民族认同[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胡大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危机、全球难题和中国道路[A];“马克思主义与我们的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秦美珠;;女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探讨及其意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宋一苇;;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当代接合[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倪稼民;;俄共由兴盛走向低迷及其原因剖析[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3 靳书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超越[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红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路径[D];南开大学;2010年
5 金建萍;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7 滕世华;公共治理视角下的中国政府改革[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赵应云;冲突与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靳方华;马克思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志远;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郭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结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翟晓燕;马克思正义观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5 罗华林;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在职工社会保障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胜利;农区工业化发展战略研究——绥化市农区工业化发展战略[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8 刘若钢;全球化趋势认识误区的理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永强;晚年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新发现[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杨樾;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健君;;“走出走”新关口[J];w,
本文编号:18592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859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