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合作的效率损失研究
本文选题:银行保险制度 + 契约关系型 ; 参考:《保险研究》2012年12期
【摘要】:由于参与者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银保合作的意义在于通过激励和监督机制约束参与者,降低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而只有当合作"有效"时,才能在确保各利益群体"无摩擦"的前提下节约交易费用,实现资源利用净收益大于零。虽然在契约关系型银保合作模式的推动下,我国银行保险实现了长达十年的高速扩张,但与此同时诸如手续费虚高、销售误导以及账外激励等无效率的市场乱象屡禁不止,以致市场竞争无序、行业信誉受损。导致银保合作的效率损失原因主要是参与者之间的激励机制设计普遍表现激励有余,约束却不足。在国际经济走势继续低迷和国内监管政策日趋严格的形势面前,推动银行和保险之间的深度层次合作,促进银保合作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Abstract]:Due to the limited rationality and opportunistic tendency of participants, the significance of bancassurance cooperation lies in restricting participants through incentive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s, reducing uncertainty and transaction costs. Only when the cooperation is "effective", can the transaction cost be saved and the net incom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be more than zero under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at the benefit groups are "frictionless". Although China's bancassurance has achieved a decade of rapid expansion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type of bancassurance cooperation mode, at the same time, inefficient market chaos such as false handling fees, misleading sales, and off-account incentives has been repeatedly prohibited. As a result of market competition disorder, industry reputation damag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loss of the efficiency of Bancassurance cooperation is that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design among participants generally shows more incentives than constraints. In the face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ownturn and the increasingly strict domestic regulatory policies,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deep cooperation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an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banks and insuran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分类号】:F8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薛梅;;银行竞争主体的塑造及银行保险的进一步演变趋势——银监会监管政策效应的经济学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求平;;财产保险在银行保险领域发展的现状和建议[J];保险研究;2007年01期
2 石晓军;郭金龙;郑海涛;;中国银行保险中的监管干预及其影响[J];保险研究;2007年08期
3 娄秋弟;;构建我国银行保险的战略联盟合作模式:找准价值创造点[J];保险研究;2008年08期
4 王媛媛;;我国银行保险产品的现状、困境及发展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陈安燕;;我国财政风险现状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6 吴洪涛;;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银行保险业务的思考[J];南方金融;2008年06期
7 刘朋;;银保合作程度的宏观实证检验与微观机制探讨[J];财经论丛;2012年04期
8 史玉红;;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发展及监管建议[J];河北金融;2011年06期
9 丁锦科;;浅析我国银保合作——基于中国工商银行[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年02期
10 孙尧;;保险在物流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詹昊;;非寿险银行保险合作比较研究[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冯聪;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模式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曹勇;中国人身保险产品发展方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浩;基于博弈论的商业银行外部价值链效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谭f^文;我国银行与保险的金融共生关系探讨[D];湘潭大学;2010年
3 江洁静;我国银保合作战略联盟伙伴选择评价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红;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白燕;A保险公司兰州分公司银行保险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胡琴;中国银行保险业务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赵海东;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创新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田盛男;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韩亚立;我国银行保险法律监管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董亚平;我国银行保险的组织模式选择[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洪水;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中组织制度的变革[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席德应;;银行保险转型战略——基于客户价值链的共同流程整合[J];银行家;2007年04期
3 庄贵军,周筱莲;权力、冲突与合作:中国工商企业之间渠道行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03期
4 庄贵军;营销渠道控制:理论与模型[J];管理学报;2004年01期
5 林洪明,何攀;商业银行客户管理:从客户经理制到客户关系管理[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刘绮涛;;银行保险发展中产品和营销渠道融合创新探索[J];企业经济;2010年01期
7 刘宇伟;营销渠道理论发展及其重心演变[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8 陈涛;国外营销渠道冲突及其管理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佘桂荣;银行监管中的市场约束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春强;;租金创造机制下的双重信贷配给研究[J];济南金融;2006年11期
2 郑秋燕;略论我国银行业监管效率损失[J];福建金融;2003年09期
3 李琰;;试论存款保险制度的效率损失及防范[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4 梁媛;;隐含担保、系统性冲击与效率损失[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张建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低效率的原因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6 金娟;黄顺绪;李勇;;盯住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效率损失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张兴胜,杨学钰;证券投资基金代理人风险及效率损失的理论分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8 杨蓉,宋永新;证券市场监管的经济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郝军;李新路;周明;;制度效率与结构效率——我国信托流通机制失衡原因的性质[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马兵;欧美银行保险制度比较[J];经济工作导刊;2003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晓;;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低效率的分析[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李国平;;中国股市对民营企业的制度性歧视及其影响[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高晓红;;渐进改革中的利率制度安排与变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叶治刚;;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认识[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麻彦春;张洁;彭诗言;;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研究[A];第八届国有经济论坛:中国商业银行深化改革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赵伟;未来通胀的隐患[N];浙江日报;2011年
2 牧歌;银行排队的经济学分析[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3 ;“紧”货币联姻“松”财政 宏观经济软着陆可期[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张明;高储蓄带来的不经济[N];九江日报;2005年
5 黄冀 路亚南 吴益颖;信用衍生工具在发展过程中的效率分析[N];期货日报;2005年
6 张明;透视高储蓄率带来的“不经济”[N];中国经营报;2005年
7 杨涛;城市建设需有效金融支持[N];证券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屈红燕 黄金滔;纽曼当选深金融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人行丹东市中心支行 浦强 张海东;金融分业监管的效率缺损及矫正[N];上海金融报;2002年
10 记者 家路美 王杨;民航业并购探寻定价新机制[N];证券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雷东辉;信息不对称、权益资本成本与资本市场效率[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杨槐璋;商业银行效率导论[D];厦门大学;2003年
3 方秀丽;投资银行国际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啸云;风险投资中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乐;开放竞争条件下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汪贤;风险投资中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王洪静;股东优势下食品上市公司管理者激励契约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马增华;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效率损失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史耀波;金融深化理论及其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5年
7 王东;我国股票市场效率损失状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苏丹;金融国际化下我国银行业监管体制成本—效益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王忠华;经济转型中的金融约束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10 夏广军;信息不对称理论在银行经营中的效应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8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48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