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基于非上市公司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5-29 20:09

  本文选题:企业 + 信用评级体系 ; 参考:《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从非上市公司的视角选择相应财务比率,构建企业信用评级财务指标体系。研究表明,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分析能降低维数和消除回归方程自变量多重共线性,使该评级体系更具严密性和稳定性;且该信用评级体系是针对非上市公司这一庞大群体构建的,因此具有广阔的运用空间和较强的实用价值。但该系统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Abstract]:This paper adopt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to select the corresponding financial ratio from the angle of view of non-listed company, and constructs the financial index system of enterprise credit rat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can reduce the dimension and eliminate the multiple collinearity of independent variables of regression equation, which makes the rating system more strict and stable. The credit rating system is designed for the large group of non-listed companies, so it has wide application space and strong practical value. However, the system still needs further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10BJY106)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研究项目(GD11CYJ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30.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小燕,钱建豪;我国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09期

2 张玲,曾维火;基于Z值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于立勇,詹捷辉;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的违约概率预测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09期

2 王小华,邵斌;基于Leland-Toft模型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3 张玲,赵峰;信用风险转移矩阵在可转债定价研究中的应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龚朴;何旭彪;;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信用风险评级方法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军;陈士俊;张云起;;基于FA-BP网络的客户信用评价[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邰展;中国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与监管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玲;基于判别分析和期望违约率方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及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朱小宗;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分析及其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李家军;信用风险控制及其博弈分析[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冯谦;信用风险测度和信用衍生产品定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周宏;转轨时期我国银行信用风险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贞柿;期望违约率模型在上市公司信用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2 赵峰;可转换债券价值拆解及其定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姜瑞彬;信用销售的神经网络解决方案[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周阳;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林波;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刘铮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模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边晓红;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方劲;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成因、度量与管理[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王小华;信用风险结构模型的理论方法及实证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10 李学政;企业信用与公司治理[D];湖南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辉,李萌;风险调整绩效度量方法(RAPM)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01期

2 高凌云,程敏,徐海俊;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黄儒靖;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下的银行信贷风险控制[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08期

4 吴世农,卢贤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预测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5 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6 周春喜;企业信用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4期

7 范柏乃,朱文斌;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的理论遴选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3年06期

8 肖崎;;日本泡沫经济制度性原因分析及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01期

9 张瀛,王浣尘;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及主要新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年04期

10 李小燕,卢闯,游文丽;企业信用评价模型、信用等级与业绩相关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昆;;企业信用建设刍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4期

2 任广智;;我国当前企业信用建立和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3 汤晟;孟宪忠;;基于SEM方法的企业信用与可持续增长实证模型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8期

4 吴宪霞;;双汇“瘦肉精”事件引发的企业信用缺失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9期

5 欧阳海燕;;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诚信危机刺痛中国[J];小康;2011年08期

6 王国华;;呼唤诚信[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16期

7 吕强;杨瑞成;王丰磊;杨静;;一类存在欺诈销售行为的企业信用风险预警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3期

8 童大焕;;当信用成为稀缺资源[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25期

9 刘国忱;;商道酬信[J];首席财务官;2011年07期

10 徐洪水;;信誉机制、信号显示与集群企业信用增级[J];征信;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万明;;企业信用是市场竞争的立足之本[A];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优秀论文选编(二○○三年度)[C];2003年

2 孙海龙;;构建企业信用体系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A];工商行政管理论文选[C];2004年

3 张玉梅;;也谈企业信用[A];西安市工商局碑林分局、西安市碑林区工商学会2004年度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4年

4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企业信用体系与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索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信息化途径[A];全国十二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研讨会专刊[C];2004年

5 莫文俊;;发挥工商职能作用 加强企业信用监管[A];诚信·维权论坛文集[C];2004年

6 彭建文;蒙长伦;;工商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A];全国十二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研讨会专刊[C];2004年

7 刘荣添;叶民强;;建设代内小康环境中企业信用博弈分析[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8 黎昌才;;对企业信用工程建设中工商职责的再思考[A];2003年度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获奖论文汇编[C];2004年

9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诚信维权中的作用[A];全国十二城市工商行政管理研讨会专刊[C];2004年

10 李庆;郭丕业;;关于构建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思考及探索[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井惠群 李绯;“诚信网”让企业信用一目了然[N];大连日报;2004年

2 郑海华 叶圣义;一张网监管企业信用[N];温州日报;2008年

3 朱菲娜;企业信用认证商机超千亿元[N];西部时报;2009年

4 记者 张燕;宁波近九成企业信用良好[N];宁波日报;2009年

5 记者 陈晓东;我国企业信用认证市场潜力巨大[N];经济参考报;2009年

6 明怡;广东省 将在网上公开企业信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苏菁;企业信用也是“真金白银”[N];苏州日报;2010年

8 胡燕妮 记者 黄R,

本文编号:1952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52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