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关联贷款与商业银行的薪酬契约——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5-31 13:11

  本文选题:商业银行 + 高管激励 ; 参考:《金融研究》2012年05期


【摘要】:本文运用2005~2009年间我国商业银行的数据,从关联贷款角度实证检验了大股东的掏空动机对商业银行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与银行业绩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随着银行发放的关联贷款规模逐渐上升,这种正相关关系被大幅度弱化;同时,关联贷款规模越大,银行高管的在职消费水平越高;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上述结果只在内资控股银行中存在,而在外资控股银行中不存在。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大股东为了更便捷地获得更多的关联贷款,会降低银行高管薪酬与银行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容许他们进行更多的在职消费作为补偿。本文为商业银行大股东的掏空动机对银行薪酬契约的"塑造"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丰富了关联贷款与商业银行治理方面的文献,对商业银行及银行监管机构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from 2005 to 2009,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unneling motivation of large shareholders on the compensation contracts of commercial ban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ed loa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bank performance.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ing scale of related loans issued by bank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weakened significantly; at the same time, the larger the scale of related loan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in-service consumption of bank executives; further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results exist only in domestic holding banks, but not in foreign holding bank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at in order to obtain more related loans more conveniently, the large shareholders of commercial banks will reduc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bank performance, and allow them to make more in-service consumption as compens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direct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shaping" of the bank's salary contract by the tunneling motivation of the major shareholders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enriches the literature on related loans and the governance of commercial banks. Commercial banks and banking regulatory bodies have a strong referenc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政治关联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不同产权视角”(批准号:71002032)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批准号:11XNJ006)成果
【分类号】:F832.4;F83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海南发展银行倒闭警示今犹在[J];银行家;2004年02期

2 朱明秀;;财务业绩、CEO薪酬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3 段军山;袁鲲;苏国强;;外资参股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动态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3期

4 苟开红;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构成及长期激励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5 李维安,曹廷求;股权结构、治理机制与城市银行绩效——来自山东、河南两省的调查证据[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6 蒋海;朱滔;李东辉;;监管、多重代理与商业银行治理的最优激励契约设计[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7 刘慧龙;张敏;王亚平;吴联生;;政治关联、薪酬激励与员工配置效率[J];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8 陈学彬;中国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分析[J];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9 王晓春;;激励缺失与内部人道德风险——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问卷调查与思考[J];金融研究;2005年11期

10 许国平;葛蓉蓉;;国有商业银行薪酬制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J];金融研究;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燕玲;姜川;;我国商业银行董事会对高管薪酬的影响——基于上市银行的数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余文卿;;商业银行亲周期性与宏观经济波动:一个基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解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3 郭鹰;;基础设施投资领域PPP生态演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曹亚廷;;中国国企股票期权激励政策浅析[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5 王雅龄;韩广华;;金融功能细分对区域经济竞争的启示——以青岛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檀广丹;;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制度研究[J];才智;2009年04期

7 潘林;;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问题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彭小兵;冯宗茂;;重庆市培育金融核心区:布局、路径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王棋;;银行监管效率文献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10 郎傲男;杨佳;韩艾琳;;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栾天虹;;资本监管、公司治理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洪正;;内部监督、监管替代与银行价值[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谢德仁;张高菊;;金融生态环境、公司治理与债务重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4 周伟;;金融生态与企业稳健型财务政策选择行为——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王永杰;;金融生态环境、盈余质量对企业资本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慧;高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生态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李新春;郑丹辉;韩晓燕;;组织冗余、公司治理与中小企业创业行为[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刘银国;张琛;;公司治理视角下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王永杰;;金融生态环境、盈余质量对企业资本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王耀武;由宗兴;;金融产业布局中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晓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徐冯璐;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国有商业银行科层治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思洋;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侯景波;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熊剑庆;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的财富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幸;我国金融企业股权激励制度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洪琳;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赵技研;农行哈尔滨市香坊支行薪酬制度改革[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曾珍;中国商业银行董事会特征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杰;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黎军;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机制优化设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付娟;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毛颖妮;商业银行人员型操作风险防范机制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9 郑慧;沿海经济圈金融生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艳青;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国红;何德旭;;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7期

2 蒋海;金融监管中的激励冲突与调整[J];财经研究;2004年01期

3 占硕;我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风险研究——控制权租金引发的股权转移和效率损失[J];财经研究;2005年01期

4 许友传;;信息披露、市场约束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5 王廷科,张旭阳;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及其改革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02年01期

6 何德旭;葛兆强;;公司治理与银行成长之关系探讨(上)——兼论我国银行公司治理的建构[J];财贸经济;2006年11期

7 李华民;国有商业银行薪酬体制改革及激励目标改进[J];金融论坛;2003年03期

8 占硕;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就能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吗?——兼与田国强、王一江两位老师商榷[J];金融论坛;2005年08期

9 乔海曙;王军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J];金融论坛;2006年05期

10 杨大光;朱贵云;武治国;;我国上市银行高管薪酬和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莹;;中国上市商业银行:基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J];武汉金融;2008年01期

2 邱德明;;浅谈城市农行商业化的思路[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1994年11期

3 赵一新;中国银行体制改革的理论争鸣[J];财贸经济;1995年04期

4 江其务;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制度建设问题[J];南方金融;1995年05期

5 ;何谓商业银行[J];河北审计;1995年06期

6 刘爱民,王秀杰;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中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5年03期

7 徐士荃;依法运作 稳健经营商业银行发展的基石[J];海南金融;1995年07期

8 李化然;浅谈商业银行的经营与自身效益[J];经济工作导刊;1995年03期

9 包永强;;浅谈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J];内蒙古金融研究;1995年01期

10 王琦,杨敏,王晓红;对商业银行当前资产重构的几点想法[J];新金融;199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银国;张琛;;公司治理视角下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2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监管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3 赵葆华;孟洪涛;张晖;;浅议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宁;;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启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6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7 苏文川;;服务国家建设 服务商业银行——代前言[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8 周洪俊;;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的优化与管理[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9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研究部课题组;沈佩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10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博;银监会重拳整肃商业银行关联交易[N];中国经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张炜;高管激励应收益与风险对等[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3 边长勇;伊利高管激励成本2年改3年今年业绩仍将受影响[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4 蓝姝;议案减少透露招行心思高管激励计划与控制权相关[N];经济观察报;2006年

5 余小林;银行业高管股票期权激励制度需重塑[N];中国改革报;2007年

6 王卫平;银监会调整部分商业银行监管职责[N];中国改革报;2005年

7 钟颖;黄奇帆首次披露重庆商行重组内幕[N];证券日报;2005年

8 王书贞;陈艳娇;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审计效率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4年

9 时卫干;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面临技术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卫容之;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5日挂牌[N];国际金融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2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3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何亮;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暨南大学;2005年

6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8 彭纯;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10 姜美华;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流;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法律规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2 周浩;商业银行关联贷款监管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3 付金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4 田榕榕;论金融海啸中商业银行盈利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p,

本文编号:19598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598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5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