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浙江引进台湾银行业的意义及机会

发布时间:2018-06-07 10:04

  本文选题:台湾 + 银行业 ; 参考:《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7期


【摘要】:新形势下,海峡两岸的产业合作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走势,台商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升级加大了对台湾银行业的金融需求,而目前台湾银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ECFA签署后,台湾银行业也正急切地向大陆投资。本文通过对江、浙、沪、闽四省市引进台湾银行业竞争力比较分析,认为浙江存在"台商数量相对较少、政策优惠不如福建、协议台资落实率低"等问题,但也拥有"是台商投资主要区域、民营经济发达、金融环境优秀和区位优势独特"等有利条件,引进台湾银行业能助推浙江产业升级,发展浙江内需市场和帮助台资企业发展。
[Abstract]: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industri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has shown a different trend compared with the past.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aiwan businessmen have increased the financial demand for Taiwan's banking sector.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ECFA, Taiwan's banks are also eager to invest in China.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aiwan's banking industry in Jiangsu, Zhejiang, Shanghai, Fujian and Fujian provinces and citi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Zhejiang, such as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Taiwan businessmen, less preferential policies than Fujian, and low implementation rate of Taiwan investment agreements." However, it also has favorable conditions such as "being the main area for Taiwan businessmen to invest in, with a developed private economy, excellent financial environment and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the introduction of Taiwan's banking industry can help Zhejiang's industrial upgrading, develop Zhejiang's domestic demand market, and help Taiwan-funded enterprises develop.
【作者单位】: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基金】:2010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涉台研究”专项课题:“浙江省引进台湾银行业研究——兼论台湾银行业登陆浙江的SWOT分析”,课题编号:10STYJ004YB。本文为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F8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存毅;对台湾经济竞争力排名问题的分析[J];台湾研究;1997年03期

2 张哲诚;施振荣展望台湾新路[J];南风窗;2002年01期

3 李银花;台湾土改漫谈[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4 董凯;跨上国际互联网 促进浙江经济发展[J];中国投资;1996年09期

5 王建民;如何看待国际机构对台湾竞争力与投资环境的评估[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4年06期

6 张仲礼,潘君祥,周建明;上海与台湾贸易状况的回顾、比较和展望[J];社会科学;1988年09期

7 萨姆·怀恩,王耀庭;台湾的“经济奇迹”[J];北方经贸;1994年05期

8 瓦吉姆·德米特利耶夫,徐坡岭,周传勇;俄罗斯学者眼中的台湾经济[J];台湾研究集刊;1999年04期

9 陈光;2005两岸财经论坛在宁召开[J];台声;2005年09期

10 冀志罡;;中国竞争力的双重隐忧[J];上海经济;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别必雄;;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践与思考[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朱洪辉;;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户县纸箱集群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薛益忠;;都市在台湾区域发展上的角色[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李录青;;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建平;黄茂兴;;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预测研究的理论探讨[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6 裴莲廷;;北海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推进建设新农村[A];“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峻嘉;;经济地理在台湾的研究与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吴楠;李晓莉;;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是21世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增长源[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9 王磊;;台湾产业结构演进对东北的启示[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曾晋鲁;;论西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世宏 朱力南;台湾馆凸显四大亮点[N];福建日报;2005年

2 记者 沈杭;做好四篇文章 促进浙江经济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

3 桑士达;信用也是竞争力  [N];浙江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胡雪良;民间投资:浙江经济发展动力源[N];市场报;2002年

5 初志英;不看大小 看竞争力[N];经济日报;2005年

6 张奇志;浙江经济发展为何锐势不减[N];中国旅游报;2001年

7 童建中邋郑桂林 (作者分别为衢州市发改委主任,,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打造浙江经济内陆拓展的桥头堡[N];浙江日报;2007年

8 李文音邋王文静;厦企进京建设台湾街[N];厦门日报;2007年

9 李刚殷;浙江经济“华丽转身”正当时[N];工人日报;2008年

10 钟华;三力合一提升诸城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恩;台湾经济的结构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2 杨鸿;雁行模式与东亚经济合作[D];复旦大学;2005年

3 扎玛;东北产业创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魏勇;我国欠发达省域竞争力提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王继红;产业集聚与吉林省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宗庆;技术创新的制度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东;基于共性技术的产业技术路径控制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晓;山西与浙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3 刘作辉;河北省非公有制经济竞争力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4 马晓红;新疆银行业发展与二元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5 薛丽达;山东省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分析[D];青岛大学;2010年

6 凌瀚;论技术创新对提高德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孙劲涛;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优势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谭科峰;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陈三铭;浙江产业集群与地方政府作用[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王贤海;安徽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907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9907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