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冲击与汇率制度选择:基于中国的理论和经验研究
本文选题:实际冲击 + 货币冲击 ; 参考:《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经济冲击是影响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传统国际宏观经济学框架内引入增长账户,通过增加对供给方面的考察补充和完善了传统国际宏观经济学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建立起一个解释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新框架,认为如果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冲击是来自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冲击,则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把握好时机加快改革,向更富有灵活性的浮动汇率制度演进;如果经济面临的主要冲击来自于货币部门,则应该继续维持钉住"一篮子"参考货币(或美元)的有弹性的盯住汇率制度。基于结构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演进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在工业化国家发现的名义冲击对实际汇率的波动具有较好解释力的情况相反,相对实际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实际有效汇率在样本估计区间内绝大部分的变动,这对于指导目前所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与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意义重大。
[Abstract]:Economic shock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owth account into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 framework. By increasing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supply side, it complements and perfects the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macroeconomics theory on the choice of exchange rate regime, and establishes a new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choice of RMB exchange rate regime. If the main impact of China's economy is the real impact from the real economic sector, then the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speed up the reform to a more flexible floating exchange rate system evolution; If the main shock to the economy comes from the currency sector, a flexible peg to the "basket" of reference currencies (or the dollar) should be maintained. The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volution of RMB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based on structural VAR model shows that the nominal shock found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has a better explanation for the fluctuation of real exchange rate. Relative to actual demand shocks and supply shocks, they can better explain the vast majority of changes in China's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n the sample estimate range. Thi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choice of RMB exchange rate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RMB exchange rate formation mechanism.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
【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全球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研究(09JZD0016)” 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方(2009JJD790027)”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金融史学和政治经济学视角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11YJC79017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24;F832.6;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华妤;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的自动稳定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8期
2 许雄奇;张宗益;康季军;;财政赤字与贸易收支不平衡: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3)[J];世界经济;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倩;金融发展进程中的汇率制度变迁与选择[D];山东大学;2007年
2 竹俊;论创新与经常项目失衡[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3 池启水;局部战争条件下中国外汇储备动员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来庆玉;中国经常账户的长期决定因素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用富;汇率目标区: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中汇率制度的选择[J];财贸经济;2001年02期
2 卢中原;关于投资和消费若干比例关系的探讨[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3 刘兴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基于“三元悖论”视角的理论分析[J];财贸研究;2003年02期
4 郭庆旺,吕冰洋,何乘材;李嘉图等价定理的实证分析:协整方法[J];财政研究;2003年09期
5 韩剑,徐康宁;基于开放经济下交易费用的汇率制度选择——兼论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李亚新,余明;关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测算与应用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7 张礼卿;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改革方向和近期选择[J];国际金融研究;2004年10期
8 张斌;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钉住美元还是一揽子货币[J];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01期
9 杨涤;汇率分析范式转换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10 郭庆旺,赵志耘;中国财政赤字的规模与作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的实际冲击效应——基于封闭和开放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比较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11年03期
2 梁力文;;基于SVAR模型看我国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传导机制[J];企业研究;2011年16期
3 方鸿;;货币冲击对农产品相对价格的影响[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年09期
4 杨柳;李力;;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5 杨胜刚;侯坤;;中国金融加速器机制非对称传导的实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战明华;李生校;;货币与产出的关系(1995~2003):不同模型的分析结果及其比较[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3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4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5 庄佳强;;中国货币政策对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6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7 赵伟;;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最新文献述评[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泓铭;深一步看住房价格变化[N];联合时报;2008年
2 蔡晓慧;压缩投资将令内外失衡加剧[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3 孙t;网游网吧产业再受十四部门严控央行首发网游虚拟货币管理意见[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供给、需求与我国宏观经济波动[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记者 欧阳春艳邋实习生 戴丽;14部门联手强力监管网吧[N];长江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熊;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计量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侯坤;我国金融加速器传导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聂高辉;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经济政策作用机制的计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4 宋金奇;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5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付一婷;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传导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刘雪燕;门限模型及其在我国宏观经济研究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09年
8 陈师;中国经济波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申琳;人民币实际汇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冬宁;住宅价格的多因素动态分析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建利;我国名义冲击与实际冲击内在关联与影响的经济计量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张小宇;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3 周扬;货币政策与中国经济周期波动[D];南京大学;2012年
4 沈凯;外生技术条件下的Redux宏观经济模型[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马丽娟;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应的非对称性[D];吉林大学;2009年
6 郭华溢;货币政策有效性与政策协调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7 鲁瑞隆;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程锋;实际汇率波动来源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培辉;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果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0 吴海;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2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0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