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泛长江三角洲FDI空间格局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9 01:02

  本文选题:FDI + 空间格局 ; 参考:《人文地理》2015年06期


【摘要】:运用GIS—ESDA空间分析框架,探讨2000年以来泛长江三角洲FDI空间格局演化,结果表明:FDI分布总体呈弱集聚格局,热点区分布较稳定,呈现以上海、苏州为核心的圈层结构;FDI增长格局逐渐由随机性向规律性特征转变,集聚现象日益显著,其热点区与次热区均呈现从南向北跃迁,由零星分布向团状集聚形态转变的态势;FDI总体差异逐渐减小,而且作用于整个空间尺度因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差异不断降低,空间连续性和自组织性较显著。从各方向发展趋势看,东南—西北方向差异最小,东—西方向差异最大,且南—北方向差异逐渐增大,而其他3个分方向差异不断减小。最后,将FDI空间格局演化的驱动力归结为集聚效应、技术势差、地缘关系、成本和市场容量5个方面。
[Abstract]:Using GIS-ESDA spatial analysis framework,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of FDI in the Pan-Yangtze River Delta since 2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FDI in the pan-Yangtze River Delta is weak agglomeration in general,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ot spots in Shanghai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pattern of FDI growth in Suzhou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randomness to regularity, and the phenomenon of agglome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nd the hot spots and sub-hot areas of Suzhou are all moving from south to north. The trend of the change from sporadic distribution to agglomeration is that the overall difference of FDI de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ce caused by random factors decreases continuously in the whole spatial scale, and the spatial continuity and self-organization are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utheast and northwest is the smalles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ast and west is the biggest,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is gradually increasing, while the difference of the other three directions is decreasing. Finally, the driving force of spatial pattern evolution of FDI is attributed to five aspects: agglomeration effect, technological potential difference,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cost and market capacity.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06)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KYZSKY14043)
【分类号】:F83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伟;刘牧鑫;;外商直接投资在长三角城市的区位决定: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2 田素华;罗黎军;;香港FDI进入中国大陆的决定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3 李王鸣,潘蓉,余碧波;杭州城市外资企业空间分布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6期

4 陶修华;曹荣林;;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FDI)时空演变及区位决策因素[J];经济地理;2007年02期

5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的微观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6期

6 李伟伟;杨永春;赵四东;;基于竞争态模型的中国FDI引进格局分析与战略选择[J];经济地理;2012年05期

7 许丽明;;外商在中部六省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研究[J];经济经纬;2012年03期

8 徐杰;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分析[J];经济评论;2003年04期

9 文余源;;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理论与实证的研究进展[J];经济评论;2008年03期

10 王芳;;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区位选择的文献综述[J];江苏科技信息;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军;蒲剑宇;;人民币FDI开闸[J];中国外汇;2012年04期

2 杜群阳,宋玉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FDI效应[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3期

3 王逸;赵晶晶;;国内外FDI税收优惠述评及借鉴[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杨蓉;赵曙东;刘正良;;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与FDI吸收能力渊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周玉翠;陆玉麒;韩艳红;;江苏省FDI结构和效益分析[J];江苏商论;2007年01期

6 许小苍;;我国对外贸易的FDI与国内银行信贷促进效应的比较分析[J];海南金融;2007年10期

7 Maurice Kuglor;Hiller Rapopport;刘武兵;;熟练工移民、商务网络与FDI[J];经济资料译丛;2007年04期

8 柳哲;黄志高;;我国FDI结构与外贸依存度[J];现代商业;2008年06期

9 肖钢;肖斌;;FDI与银行信贷对外贸影响的比较分析[J];求索;2008年07期

10 费扬文;张轩;;FDI对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溢出效应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宏洲;;我国利用FDI适度规模研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2 马野青;林宝玉;;在华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基于专利授权数量的实证分析[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陈洪涛;潘素昆;;FDI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贾名清;;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呈现的新特点及对策研究[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陈涛涛;狄瑞鹏;;实证研究:我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阶段性特征[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第1期)[C];2008年

6 戴德艺;胡宝清;;南宁市FDI现状水平及其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7 冯明;李学民;陈英;;中国入世以来经济增长、外贸及FDI对就业的影响[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仁开;;跨国R&D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祖强;孙军;;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动力机制——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获取——基于FDI对江苏经济增长数据的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10 沈国兵;张鑫;;FDI、出口对中国省级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分析[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舟峰;印度电信委员会批准FDI提案[N];人民邮电;2013年

2 曾鸣;马来西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政策[N];宁波日报;2007年

3 杨求淳;140亿对华FDI 意大利成欧盟“快鱼”[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本报记者 范t,

本文编号:20376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376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f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