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4 10:04

  本文选题:通胀预期 + 实际通胀 ; 参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在梳理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两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本文采用Carlson-Parkin法测算了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并实证分析了通胀预期与我国实际通胀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际通胀是通胀预期变动的Granger原因;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是以过去信息为基础的非理性预期,是一种适应性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影响存在粘性效应。本文建议,我国当前应着重从提高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健全通胀治理的货币制度、改进物价与通胀预期的调查体系、加强与公众的多渠道信息沟通等方面来促进公众形成合理通胀预期,并最终提高通胀治理效率。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combing the the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expectation and real inflation, this paper uses Carlson-Parkin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inflation expectation of Chinese residents, and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inflation expectation and actual inflation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l inflation is the Granger cause of the change of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that the inflation expectations of Chinese residents are irrational expectations based on the past information, which are adaptive expectations and have viscous effects on the actual inflation.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China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central bank in formulating monetary policy, improving the monetary system of inflation control, and improving the investigation system of price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Strengthen the multi-channel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ublic to promote the public to form reasonable inflation expectations 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flation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0CJY064)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0YJC790005)
【分类号】:F822.5;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建伟;李妍;;通胀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目标:一个法律金融学的分析视角[J];法学杂志;2010年09期

2 封思贤;蒋伏心;谢启超;张文正;;金融状况指数预测通胀趋势的机理与实证——基于中国1999—2011年月度数据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4期

3 陈涤非;李红玲;王海慧;张建平;;通胀预期形成机理研究——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4 余永定;;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新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5 杨继生;;通胀预期、流动性过剩与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性质[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6 李成;马文涛;王彬;;学习效应、通胀目标变动与通胀预期形成[J];经济研究;2011年10期

7 肖争艳,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调查数据方法[J];金融研究;2004年11期

8 陆军;刘威;李伊珍;;开放经济下中国通货膨胀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王智强;;宏观经济政策、预期形成方式与通货膨胀[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2 张亦萱;;通货膨胀理论发展的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30期

3 曾辉,刘洋;从操作工具看中国货币政策改革[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4 王晓芳;王学伟;;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8年03期

5 李云峰;;中央银行沟通是否更有助于预测官方利率决定——来自《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证据[J];财经科学;2011年07期

6 张明;谢家智;;中国地区价格的空间相关性及传导差异的因素分析——基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12年03期

7 李春琦;翁毅;;我国居民通胀预期的测度:基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数据的方法[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8 马宇;;外部冲击、公众预期与价格波动[J];财贸经济;2009年12期

9 张会清;王剑;;我国通胀演变的决定因素与传导机制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2期

10 王晓芳;王学伟;;我国货币需求的变动及其决定机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时芬;;我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及民众对政策反应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董昀;;体制转轨与中国经济波动形态的变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姜梅华;非线性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昊;广义经验似然方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朱映凤;中国通货膨胀的门限效应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袁晨;具有异质主体的非线性动态定价模型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7 王庆皓;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8 张Z,

本文编号:2095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095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8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