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DSGE模型下我国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
本文选题:DSGE模型 + 货币政策规则 ; 参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基于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框架,对我国货币政策规则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得出,相比于单一使用货币供应量规则或利率规则,混合规则下,货币政策能够更有效地影响产出和通货膨胀,而技术冲击所引起的产出波动较小,通货膨胀波动略大。因此,我国更适合使用混合的货币政策规则。
[Abstract]:Based on the DSGE model framework of open economy,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rul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single use of money supply rules or interest rate rules, the mixed rules, Monetary policy can more effectively affect output and inflation, while technology shock causes less fluctuation of output and slightly greater fluctuation of inflation. Therefore, China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use of mixed monetary policy rule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822.0;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奚君羊;贺云松;;中国货币政策的福利损失及中介目标的选择——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2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3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刘斌;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3年09期
5 李春吉;孟晓宏;;中国经济波动——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6 谢平,刘斌;货币政策规则研究的新进展[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7 冯涛;乔笙;苑为;;双重调控下的货币政策绩效研究[J];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8 刘斌;;我国DSGE模型的开发及在货币政策分析中的应用[J];金融研究;200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高;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经济波动数量分析[D];北京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腾飞;;货币政策价格效应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井百祥;任为;王伟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相关性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黄晓畅;;新凯恩斯主义框架下关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探索[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4 夏凯;郑明;连宏谋;;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与基于DSGE模型的实证分析[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5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李钊,王舒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框架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7 崔百胜;;通货膨胀定标及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2期
8 王宏涛;;最优货币政策分析的一般框架理论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9 王宏涛;张鸿;;中国CGG货币规则模型的建立及其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10 刘春季;;我国货币中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求:经验事实和理论假说[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5 王君斌;李阳;;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杜朝运;罗海;;信贷配给理论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戚丛丛;;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货币政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蔡洋萍;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基于模型不确定性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7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黄武俊;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崔健;银行、信用货币创造和经济周期波动[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云婷;基于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我国货币政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刘鹏超;关于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问题的探讨[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俊芳;我国货币政策对产出的传导渠道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铭娟;我国转轨期间的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娜;有关中国通货膨胀压力和趋势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吴德q,
本文编号:2100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10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