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促进还是掏空——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效应研究
本文选题:企业集团 + 掏空 ; 参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摘要】:大股东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理论上存在效率促进和掏空两种动机。本文实证发现,大股东认购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份的比率和市场公告效应显著正相关。这一正向市场公告效应是由大股东资产认购而不是股份增持或现金融资造成的。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定向增发完成后一年股票收益率和公司会计绩效变动,为大股东资产认购参与定向增发具有显著的效率促进效应提供了实证证据。这一研究为企业集团通过内部资产重组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支持,同时也对定向增发宣告效应提出了新的解释。
[Abstract]:In theory, there are two kinds of motivations for large shareholders to subscribe for the additional share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erms of efficiency promotion and tunneling. In this paper, we fin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atio of private additional shares subscribed by large shareholders and the effect of market announcement. This forward market announcement effect is the result of major shareholder asset subscription rather than equity overhang or cash financing. The further research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significant efficiency promotion effect of large shareholders' asset subscription participation in private placement through the change of stock return rate and corporate accounting performance one year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private placement. This study provides support for enterprise groups to optimize resource allocation through internal asset restructuring, and also provides a new explanation for the announcement effect of directional issuanc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成果(12YJC790217)
【分类号】:F83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增泉,余谦,王晓坤;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继袖;陆宇建;;控股股东、政府补助与盈余质量[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4期
2 方轶强;夏立军;李莫愁;;控制权转移后公司业绩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效率理论和管制理论的解释[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3 龚凯颂;;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年02期
4 王艳艳;于李胜;;法律环境、审计独立性与投资者保护[J];财贸经济;2006年05期
5 王奇波;;机构投资者参与的股权制衡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封思贤;;大股东掠夺:公司治理新焦点[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6期
7 朱滔;;上市公司并购的短期和长期股价表现[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3期
8 韩忠雪;朱荣林;王宁;;股权结构、代理问题与公司多元化折价[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9 周好文;李纪建;刘婷婷;;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与上市公司高管违规行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落马”现象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6期
10 雷光勇;刘慧龙;;控股股东性质、利益输送与盈余管理幅度——来自中国A股公司首次亏损年度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荣武;财务治理效率论[D];湖南大学;2007年
2 陈立泰;转型时期中国上市公司绩效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方红;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许奇挺;内部资本市场有效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张涵;国有控股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高辉;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及其流动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7 陈敏;公司治理与投融资效率问题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
8 贾立;并购融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赵向琴;控制权私人利益与投资者保护[D];厦门大学;2005年
10 屠巧平;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利益相关主体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新颖;上市公司股权变更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晓云;控制权转移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江妍;上市公司大股东支持行为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季文雅;基于关联方网络的关联交易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5 郭忠华;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6 孙彬;上市公司配股后大股东资金占用动因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玉彪;公司治理、大股东资产侵占行为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彭虹;中国上市公司MBO的市场反应及绩效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张士强;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背景的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
10 任雁;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善民,李珩;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2 刘峰,贺建刚,魏明海;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3 高见,陈歆玮;中国证券市场资产重组效应分析[J];经济科学;2000年01期
4 黄建中;;增发定价约束、私募寻租与董事会融资权边界[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年03期
5 张华;张俊喜;宋敏;;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我国民营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4年S1期
6 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 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7 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年01期
8 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J];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9 刘芍佳,孙霈,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10 陈信元 ,叶鹏飞 ,陈冬华;机会主义资产重组与刚性管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涛;;广州、深圳企业集团多元化程度测量:基于上市公司数据[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1期
2 ;解读日本六大财团之谜[J];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06期
3 索菲雁;;旗滨集团 旗滨玻璃 一片光明[J];证券导刊;2011年31期
4 李霄峻;任晓龙;高艺;卢建莉;;对铜川市企业异地贷款情况的调查[J];西部金融;2011年07期
5 杨一莲;;关联交易对信贷风险的影响及其防范[J];金融经济;2005年18期
6 束吴生;;我国财务公司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18期
7 刘华新;;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及管理策略[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8 罗建华;仲慧慧;;我国担保业集团化的形成路径与模式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9 朱松涛;;加强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0期
10 辛奉来;;不同计息方式对企业贷款利息影响程度比较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在春;马庆斌;;基于军工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的监管模式研究[A];2006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7年
2 李丽;周宗放;;母子公司关联担保信用风险度量[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姚燕;;掏空与控制权转移的财富效应——以啤酒花控制权转移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06年年会暨第19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4 潘红波;余明桂;;政治关系、银行业开放与银行治理[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建设银行哈尔滨市分行课题组;陈书芬;;股份制发展与专业银行业务开拓[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4年度)[C];1994年
6 仲崇玉;;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金融风险及商法保障[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7 郭庆;严维真;;上市公司及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分析[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8 张欣;张卫平;曹志鹏;;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督管理[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马连福;曹春方;;政府干预、公司治理与IPO募集资金投向变更[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吴育辉;魏志华;吴世农;;定向增发的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组;是什么掏空了银行的“钱袋子”[N];中国证券报;2011年
2 叶勇;企业集团设创投基金可分三步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清宇 高江虹;高管自肥掏空山东海龙 恒天重组或陷80亿债务黑洞[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4 本报记者 叶勇;企业集团设创投基金分“三步走”[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周彦文 周久枨;警惕基层信贷基础被掏空[N];经理日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夏晓柏 特约记者 彭立国;烂资产高价卖给上市公司 赵伟平如何掏空熊猫烟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肖林江;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集团贷款风险防范[N];金融时报;2005年
8 东方智慧研究所 周杰;G*ST鼎立 地产大鳄全面入主[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程胜邋邱贤成;黄奇帆:用好全球资金推动重庆大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黄豁;重庆计划两年内完成10个企业集团整体上市[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春萍;转型时期的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形成、发展与绩效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吴豪;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模式创新及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孙诚;股利政策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吴先聪;机构投资者对公司内部控制人的监督及其经济后果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三永;中钢集团设立财务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郭艳秋;我国财务公司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3 谢飞;财务公司网上银行在企业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李丹;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企业集团的视角[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王铁军;企业集团专利信托管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龙威;我国商业银行企业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卜志坤;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8 申娟娟;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任慧哲;外部审计质量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
10 刘柳;掏空与支持对公司业绩和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08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10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