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衍生的FDI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
[Abstract]:In the FDI embedded industrial cluster, it is more and more common for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to leave and start their own enterprises from their technical or managerial staff. Obtaining the knowledge of FDI through the way of enterprise derivation will become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derivative promoting FDI knowledge transfer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DI knowledge transfer under enterprise derivative approach. The empirical study of Tobit model shows that enterprise derivativ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FDI knowledge transfer. Moreover, it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transfer of tacit knowledge. Further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ample groups of derivative enterprises and employee mobile enterprises shows that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derivative enterprise sample group i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employee mobility sample group. It further proves that the enterprise derivative promotes the knowledge transfer of FDI.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商学院;苏州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168,2014-01至2016-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GL019,2014-01至2016-12,13CGL063,2013-06至2016-06)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2013SJD630078,2013-08至2014-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JUSRP1070,2013-04至2014-12) 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中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基地(2012-01至2014-12)
【分类号】:F832.6;F2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苏晓华;张书军;;企业何以衍生?[J];中大管理研究;2009年02期
2 岑杰;胡国庆;许玉平;;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企业衍生过程分析[J];上海管理科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丽红;李新春;张书军;;从家族企业到企业家族:基于分家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06期
2 马力;臧旭恒;;企业衍生研究述评[J];管理学报;2012年12期
3 余泳泽;刘大勇;;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与价值链外溢效应——创新价值链视角下的多维空间面板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7期
4 任丽丽;;中外合资企业知识转移的实现机理研究——基于知识接收方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11期
5 王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多元知识分享方式与知识分享绩效的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11期
6 姚唐;秦海林;席文;欧阳桃花;;跨国服务企业对华知识转移模式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1期
7 吴爱华;苏敬勤;杜小军;;专用性投资、知识及环境对合作创新决策的影响[J];管理学报;2014年04期
8 董媛媛;刘那;王丽丽;;基于协同观构建R&D联盟知识协同系统及系统动态效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4期
9 赵皎卉;蔡虹;吴凯;;技术创新专有化手段的交互作用[J];管理学报;2014年05期
10 于海云;赵增耀;李晓钟;;基于企业衍生的FDI知识转移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晶;Laurent MERI ADE;Nicolas Mainetti;;基于国际跨组织的知识转移与知识创造研究——以中法医学公私合作为例[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2 杜俊枢;郭毅;;社会网络技术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3 蔡亚华;贾良定;尤树洋;张yN;;获取与转化:工作组内外交流网络明星的创造力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4 包文莉;;动态能力理论的价值性困境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董俊武;梁舆珊;;外向型企业逆向国际化的升级路径:一个分析框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6 何会涛;罗婷;彭纪生;;基于知识整合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李卫东;刘洪;;企业中层危机:类型、成因与应对[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王大刚;史艳菊;;技能传递过程中的主体意愿及其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蔡翔;李翠;冯美珊;;知识型团队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的若干命题[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0 蔚剑枫;欧阳桃花;胡浩松;;基于知识转移的企业跨国经营创新能力研究——以西门子为例[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立国;高校专利知识流动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聂磊;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母子公司知识转移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3 李刚;创新型产业集群知识传导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扬;服务外包企业知识升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付敬;企业共性技术创新、吸收能力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葛徐;基于资源观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激励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年
7 齐羽;组织模块化影响组织动态能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8 张超群;用户互动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刘艳巧;社会资本和知识吸收能力对团队绩效的影响[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罗军;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建;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运营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李平辉;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3 刘占礼;基于时间分析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粘滞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文弘;基于知识观的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构建[D];江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杨囡;企业STI/DUI学习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6 曹卓琳;IT外包中吸收能力、知识共享对员工创新绩效的影响[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崔春生;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专业团队知识转移过程模拟及效果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8 邓湘宁;中国汽车合资企业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丹;顾客兼容性量表的开发与检验[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10 林浩贤;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能源效率演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良军;;企业家、企业资源与衍生企业创业[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2 胡建绩,陈海滨;促进产业集群企业衍生的关键“软因素”分析——以浙江“块状经济”企业衍生的经验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3 李琳;;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知识流动分析框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4 翁清雄;胡蓓;;国外知识转移模型的研究进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3期
5 程进;韩玉启;;美日企业衍生方式与创新的比较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12期
6 冯玲,陈林奋;我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过程中新企业衍生的微观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2期
7 常荔,邹珊刚,李顺才;基于知识链的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5期
8 李纲;刘益;;国内外企业知识转移的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杂志;2007年09期
9 肖小勇,李自如;基于知识特性与转移动机的知识转移机制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02期
10 张书军,李新春;企业衍生、资源继承与竞争优势[J];学术研究;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辉强;;细算员工流动成本[J];人力资源;2006年23期
2 万景霞;郭庆春;;运用风险管理 减少员工流动[J];科学与管理;2007年02期
3 曾国姬;;留人新招[J];现代营销(经营版);2008年03期
4 焦滨;;企业员工流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北方经济;2013年16期
5 鞠强;员工流动刍议[J];上海企业;2001年04期
6 刘圣中;企业员工流动模式的变迁与选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年03期
7 罗娜;企业员工流动的分析与管理[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8 黄文波;论饭店员工流动的控制[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余晓钟,郭森德,赵建兵;企业员工流动的系统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3年01期
10 杨东红,于舒杰;知识型员工流动分析与对策[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加平;宋建军;;创新操作方法应对员工流动影响[A];2008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商华;包玲;;基于人力资源生态位的员工流动影响因素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铎思;福建:收入低致零售业员工流动性大[N];工人日报;2011年
2 刘洪冰;“以人为本”下的员工流动[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汪泽文;饭店员工流动内在原因[N];中山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陆占奇;员工流动,,管理理念待更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张咏梅;企业招聘今年开始回暖[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6 记者 陈惟邋田玲翠;上海一项调查显示六成大学生有创业打算[N];文汇报;2007年
7 饶勇;核心竞争力 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N];中国旅游报;2001年
8 本报见习记者 苏向杲;营销员待遇跟司机差不多 外资险企招人比中资还难[N];证券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陈建平 通讯员 郑金鹏 陈少敏;我们可以放心回家过年了![N];福建日报;2007年
10 王旭东;“经验”门槛挡住求职新手[N];绍兴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茜;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王森;知识型员工流动路径模型及其价值评价[D];天津大学;2007年
3 于海云;基于员工流动的FDI知识转移[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伶;基于心理契约的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杨松毅;华隆公司员工流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刘珊珊;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流动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赵利娜;高科技企业员工流动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王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郑爱民;员工满意度与员工流动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张瑞;集群背景下员工流动对知识溢出的影响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
8 谢琼;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总部员工流动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刘椺;产业集群环境下员工流动对企业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佳;企业优秀员工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可控性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87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187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