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研究——一个前景理论视角的解释

发布时间:2018-09-11 15:12
【摘要】:由于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和经营状况与一般行业企业存在差异,所以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状况存在特殊性。本文利用2001~2009年间中国的101家商业银行相关数据,以可计量呆账费用法和避免盈余损失法测度了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程度,同时从前景理论视角对中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商业银行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现象,盈余管理分布与一般行业企业的分布状况并不相同,另外前景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商业银行低于阈值时表现为喜好风险,高于阈值时表现为规避风险。
[Abstract]: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mmercial banks and general enterprises, there is particularity in earnings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Based on the data of 101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from 2001 to 2009, this paper measures the degree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by means of the method of quantifiable bad debts and the method of avoiding earnings loss. At the same time,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spect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obvious earnings management phenomena in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s not the same as that of enterprises in general. In addition, the prospect theory can explain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Commercial banks show preference for risk when they are below the threshold, and risk aversion when they are above the threshold.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一般项目(CDJXS110211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重大自主项目(CDJSK1001)
【分类号】:F83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江金锁;胡焱鑫;;政府管制、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财政研究;2010年02期

2 曾爱民;傅元略;陈高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阈值研究——基于前景理论视角[J];当代财经;2009年10期

3 许友传;杨继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动机[J];经济科学;2010年02期

4 赵岩;刘冬梅;;公允价值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雯;徐焕章;;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2011年05期

2 张国源;;上市商业银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得交易和盈余管理[J];财会月刊;2012年15期

3 张荣武;赵行亮;;经济周期、前景理论与BHS资产定价模型修正[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4 武恒光;张龙平;;经济依赖度、盈余管理水平与审计独立性——来自上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5 段军山;邹新月;周伟卫;;贷款行为、盈余管理与贷款损失准备的动态调整[J];金融论坛;2011年05期

6 徐超;;关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0年19期

7 艾林;;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J];区域金融研究;2012年09期

8 武恒光;张龙平;;我国上市银行的产权性质、经济利益与审计质量[J];财经论丛;2012年06期

9 武恒光;张龙平;;产权性质视角下的银行业审计质量与经济利益关系研究——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估计[J];财贸研究;2012年06期

10 赵胜民;翟光宇;张瑜;;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市场约束——基于投资收益及风险管理的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2 徐焱军;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季度分布特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康萍;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4 周茂春;CFO职业生涯考虑对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碧荣;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2 曹小妹;论企业高管薪酬的政府规制[D];暨南大学;2011年

3 王公为;基于股权结构的中国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许琦;基于前景理论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黄薇;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盈余管理实证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6 高媛媛;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绩效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小容;商业银行会计政策选择的信息含量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8 林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邹昊;投资者关系管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赵行亮;经济周期对投资者心理偏好的影响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友传;何佳;;隐性保险体制下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约束行为[J];财经研究;2008年05期

2 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年04期

3 李宇嘉;陆军;;银行业前瞻性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法的研究[J];金融论坛;2008年02期

4 李宇嘉;陆军;陈千里;;贷款损失准备金与信贷紧缩[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5 陆宇建;从ROE与ROA的分布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03期

6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年01期

7 王亚平;吴联生;白云霞;;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频率与幅度[J];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8 张正平;何广文;;我国银行业市场约束力的实证研究(1994-2003)[J];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9 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9年09期

10 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谭军;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侠巍;关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操纵盈余管理行为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研究[J];前沿;1999年08期

2 刘雅漫;;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和识别方法[J];北方经贸;2006年06期

3 卢安文;任玉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机理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叶志锋;;上市公司银行借款融资中的盈余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年10期

5 蒋小军;;论减值准备和盈余管理的区别——关于南方证券的案例分析[J];时代金融;2006年08期

6 邱德明;;浅谈城市农行商业化的思路[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1994年11期

7 赵一新;中国银行体制改革的理论争鸣[J];财贸经济;1995年04期

8 江其务;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制度建设问题[J];南方金融;1995年05期

9 ;何谓商业银行[J];河北审计;1995年06期

10 刘爱民,王秀杰;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中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财专学报;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梅孙华;张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监管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影响及对策[A];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二○○三年度招标课题研究报告汇编[C];2003年

3 赵葆华;孟洪涛;张晖;;浅议商业银行增长方式的转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宁;;商业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启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邓清;;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策略研究[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6 吴超林;张春生;;中国M2/GDP畸高原因的再考察——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7 周洪俊;;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布局的优化与管理[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8 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研究部课题组;沈佩龙;;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研究[A];银行与投资——中国投资学会2005—2006年度获奖科研课题选编[C];2005年

9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杨坚;;商业银行反假货币工作初探[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卫平;银监会调整部分商业银行监管职责[N];中国改革报;2005年

2 钟颖;黄奇帆首次披露重庆商行重组内幕[N];证券日报;2005年

3 王书贞;陈艳娇;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审计效率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4年

4 时卫干;商业银行业务转型面临技术挑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卫容之;上海农村商业银行25日挂牌[N];国际金融报;2005年

6 沈鸿;浅谈建立商业银行治理结构[N];金融时报;2004年

7 侯明新 刘胜军;商业银行现金管理工作有待加强[N];金融时报;2004年

8 汪雯;商业银行:亟须实施IT审计[N];金融时报;2005年

9 FN记者 韩雪萌;理财业务:开启商业银行发展新路径[N];金融时报;2005年

10 记者 程勇;变相高息揽储此路不通[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丹;我国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吴慧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D];暨南大学;2006年

3 魏世杰;业务分散、空间分散与商业银行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4 薛峰;我国商业银行产业组织结构与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宏;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管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何亮;商业银行的厂商理论[D];暨南大学;2005年

7 宋安平;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彭纯;商业银行组织管理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方芳;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同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金环;我国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田榕榕;论金融海啸中商业银行盈利变化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邓力;商业银行服务流程再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刘p,

本文编号:22370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370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1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