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分布与我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关系分析
[Abstract]:An important featur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agglom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rocess. The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 China is uneven,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agglomer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flow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China and improves the level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China.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attrac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to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YJC790057) 山东省软科学项目(2010RKGA1034)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F832.6;F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学花,杨蕙馨;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2 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剑;张瑜;;我国农药制造业空间集聚现象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沈宏亮;;西部制造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与支撑路径分析[J];兵团党校学报;2006年03期
3 彭荣胜;;区域协调与先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两区域的分析[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4 马丽君;孙根年;;江苏省国际国内旅游的空间聚集性及成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5 李磊;;市场扩张型产业转移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杨先明;袁帆;刘岩;;Explaining the lack of FDI in western China:an industrial perspective[J];China Economist;2009年03期
7 周密;;我国区域经济非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非平衡发展战略模型的设计与比较[J];财经科学;2009年05期
8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的机理与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10期
9 胡冬梅;潘世明;;我国区域出口分工模式、竞争优势及其动态演进[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10 曾光;李菲;;武汉城市圈制造业集聚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范剑勇;;中国产业集聚效应及其省际差异估计[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2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内集聚、关联产业集聚与劳动生产率: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陆立军;;“义乌商圈”:内涵、形成与发展趋势——三论“义乌模式”[A];第14届世界生产力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吴三忙;;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演变态势的实证研究:1988-2007[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杨先明;袁帆;;为什么FDI没有西进——从产业层面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立泰;张祖妞;;我国服务业集聚的变动趋势及成因[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3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3 周明;我国产业集聚的地区差异性分析—兼论中部地区制造业发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谢里;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5 任晓红;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D];重庆大学;2010年
6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凌丹;制造业全球化与本土化关联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高鸿鹰;工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理论探讨和中国经验[D];武汉大学;2005年
9 周松兰;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惠宁;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丹;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区域专业化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雷智凯;我国服务业集聚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卢靖;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元姝;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城市化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晟韬;基于内蒙古产业集群的企业成长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7 顾绣敏;浙江制造业聚集度及影响因素分析[D];宁波大学;2009年
8 徐珊珊;地方保护对江西省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夏金坤;城市集聚效应和中原城市群的溢出作用[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徐静;产业集聚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英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投资企业空间集群与地区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2 符正平;论企业集群的产生条件与形成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3 魏守华;集群竞争力的动力机制以及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4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5 任寿根;新兴产业集群与制度分割——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新兴产业集群为例[J];管理世界;2004年02期
6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7 范剑勇,杨丙见;美国早期制造业集中的转变及其对中国西部开发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2年08期
8 万广华;中国农村区域间居民收入差异及其变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9 王孝有;珠三角的企业集群化道路[J];江南论坛;2002年12期
10 吴敬琏;试论政府在体制转轨中的作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义旭东;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王宏;张岳恒;;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变化及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前景[J];开发研究;2011年01期
3 汪俊;;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0年05期
4 刘志忠;陈果;;环境管制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基于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3期
5 王文治;陆建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的污染排放:基于行业投入-产出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8期
6 张伟;;我国FDI区域分布的环境因素[J];经济管理;2005年07期
7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后向关联效应的经验分析——基于我国制造业的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张宏;李浩然;;中国制造业FDI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2010年01期
9 王成岐;张建华;徐文忠;;谁从谁获益:中国制造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10 贺灿飞;潘峰华;;溢出效应还是挤出效应——对北京市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丹尼斯·麦克纳马拉;;美国全球网络与本土的纽带:锚定外商投资[A];“美国经济中长期趋势及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熊琼;蔡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第三产业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模型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3 全毅;翁东玲;;全面提升福建利用外资质量与效益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杨蕙馨;栾光旭;;加入WTO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组织的影响[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沈悦;郭镭;;外商直接投资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赖明勇;邓建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7 孙英男;;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西部矿业的潜在发展[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于珍;;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计量关系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林霞;吴献金;;湖南省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协整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10 韩琪;赵雪;;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贸易顺差的内在关联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洲;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出现正增长[N];国际商报;2009年
2 郑劭清;外商直接投资助推中国经济腾飞[N];中国改革报;2003年
3 陈炳才;外商直接投资可能进入新时期[N];中国贸易报;2000年
4 记者 刘泉;中国成吸收外资最多发展中国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梅新育;对外资数据不必过度敏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记者 姜煜;投资北京洽谈会签约407亿[N];北京日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李希琼 徐滨;外商直接投资 能给中国什么[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8 记者 王春 宦建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N];科技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杜静 通讯员 冯勇琦 林斌 邹海强;投资成企稳回升火车头 全面复苏须仰仗制造业[N];海峡财经导报;2009年
10 记者 陈雪根;万通变身: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治;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吴学花;中国产业集聚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3 洪勇;追赶战略下后发国家制造业技术能力提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咏源;基于组织学习的制造业生产系统知识传递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张阐军;制造业供应链物流精益化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张彩霞;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古楠(Kundan Pokhrel Majagaiya);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在尼泊尔的经济影响[D];东华大学;2010年
8 张平;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康晓剑;区域经济系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关键问题[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10 易艳春;外商直接投资、经经增长与我国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柱;我国制造业内外资资本配置效率差别及其原因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猛;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内与行业间技术溢出[D];吉林大学;2007年
3 李浩然;我国制造业FDI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陈叻治;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陈聪;长三角FDI与区域产业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鲍姝婧;FDI出口溢出:从企业到行业的拓展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7 赵广武;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核心能力提升作用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田光慧;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王欣;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徐瑕莲;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37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37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