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融资:全球形势及中国问题研究
[Abstract]:Climate financing is not only the bargaining chip of international climate negotiations, but also the financing needs of global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countr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economy.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economies are still difficult to recover from the trough, the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and domestic innovation of the climate financing mechanism have also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As the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and the largest carbon emitter, it is imperative for China to meet its growing financial needs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green growth. China is one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raise and make the best use of international climate funds. However, it still needs to recognize that the current sources of global climate finance are more uncertain and the flow of funds is uneven.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form and substance of international climate fin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financing and application of climate funds. Therefore, in terms of management, we should perfect and plan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domestic climate finance, clarify the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limate finance, and issue a series of climate financing policies. In terms of financing and application, we should maintain the advantage of attracting international climate fund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inancial and financial instruments to attract domestic climate funds and guide them to balance their investment in the two fields of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北京财经研究基地;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支撑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CJY076)资助
【分类号】:P4;F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树庆;气候变化对吉林省粮食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J];资源科学;1994年01期
2 周亚;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唐国平,李秀彬,Guenther Fischer,Sylvia Prieler;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4 汤海燕;广东省近40年来气候变化初探[J];广东气象;2003年01期
5 陈英慧,王志强;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期的影响[J];河南气象;2005年01期
6 Lohmann G ,张光威;气候的过渡:冰期—间冰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制约与反馈机制[J];海洋地质动态;2005年03期
7 贾朋群;胡英;;2005年Nature杂志刊载的气候文献[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4期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成立[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4期
9 ;气象科技动态[J];浙江气象;2009年04期
10 K.Hasselmann;吴懋峥;;随机气候模式的建立和检验[J];浙江气象;198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胡菊芳;;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李茜;张绍恢;陈敏;;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6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唐湘玲;吕新;;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淑香;;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赵秀兰;;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晓;中美低调谈判两年今秋将签气候变化协议[N];东方早报;2009年
2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5年
3 本报记者 朱隽;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N];人民日报;2005年
4 美国国际政策研究中心前高级研究员 郭久亦;地球正接近气候变化的转折点[N];光明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华凌;金融危机:减缓气候变化的机遇[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刘向 魏建华 马世骏;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歧依旧[N];人民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向 马世骏;二00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王菡娟;“风云”太空遨游 关注气候变化[N];人民政协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吴红梅 整理;气候变化的危局与中国对策[N];新华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李韶辉;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将在京举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3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6 马丽娟;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7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邬光剑;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1年
9 何云玲;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6年
10 郭井学;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杰;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5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李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孟丹丹;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坤慧;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婧辉;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熊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271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7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