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一般逻辑与中国特色
[Abstract]: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inancial center must conform to the economic law and follow the general logic, which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At the same time, starting from the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aw of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because of the remark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s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the developed western economies,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center is in a special macro background. Facing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ng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general logic of constructing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acroscopic strategic conception of Wuhan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武汉市社会科学院;
【基金】: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对策研究——基于一般逻辑和中国特色的综合分析”(编号:2011LJ034)
【分类号】:F8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潘英丽;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沪港的目标定位与分工[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2 潘英丽;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朱新蓉;提升武汉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J];武汉金融;2001年12期
4 冯德连,葛文静;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理论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春强;;区域金融生态约束下的金融功能评价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彭小兵;杨雯雯;;金融业集群发展研究——论重庆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3 李波;武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几个问题[J];长江论坛;2004年04期
4 胡月晓,申红;我国金融机构的组织规模、空间分布与效率改进[J];金融论坛;2004年01期
5 滕春强;;演化视角下的金融企业集群发展动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6 朱小檬;薛忠义;孙爱田;;大连建立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对策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吴聪;王聪;;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5年12期
8 黄军勇;;南宁创建区域金融中心的探讨[J];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10期
9 薛波;;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和“理论衰落”[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10 张志元;雷良海;;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研究——基于山东省17地市金融生态横截面数据的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耀武;由宗兴;;金融产业布局中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许长新;周密;;基于都市圈空间成长的金融地理圈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广;人民币离岸金融运行机理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2 于尚艳;东北区域金融产业成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贾希凌;涉外经济管制法律协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4 张玉喜;我国产业政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樊鸿伟;浦东新区金融产业集群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建芳;区域金融发展差距:理论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6年
7 吴艳;上海市知识服务业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洪慈;东北区域金融阶段性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郗文泽;金融服务产业集聚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珂;产业集群理论与北京市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向君;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张恒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邓智团;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黄若尔;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肖大伟;东北城市金融竞争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陶硕;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刘矾;欧洲国际金融中心体系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9 徐兰;金融中心形成的制度环境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7年
10 蔡小贞;香港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态势分析:1980-2005[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坚,杨素兰;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及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李波;武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几个问题[J];长江论坛;2004年04期
3 王维强;我国区域金融政策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4 张俊生,曾亚敏;社会资本与区域金融发展——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4期
5 曾凡银,冯宗宪;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环境与路径选择[J];财贸经济;2001年02期
6 冯德连,葛文静;国际金融中心成长机制新说:轮式模型[J];财贸研究;2004年01期
7 张凤超;金融产业成长及其规律探讨[J];当代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8 吴聪;王聪;;我国金融中心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5年12期
9 刘红;叶耀明;;基于AK模型的上海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2期
10 郭金龙,王宏伟;中国区域间资本流动与区域经济差距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骆俊;;浅谈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J];现代商业;2011年23期
2 陈志英;;加快推进南方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促进广东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J];港澳经济;1996年10期
3 胡威;;武汉城市圈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6期
4 王叙果;王宇伟;;区域金融中心定位研究——基于南京市的讨论[J];学术界;2011年06期
5 王飞;;江东区在宁波构建区域金融中心中的定位分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1年08期
6 卢珍菊;;金融地理学视角下《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07期
7 曾德高;韩翠翠;符丰玉;;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4期
8 师锦航;梁宝瑜;;建设杭州金融城的形象进度与内涵延展——接轨上海,建设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06期
9 ;月度关键词[J];英才;2011年08期
10 徐伟成;;中国新金融区开发的挑战与优化[J];城市开发;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田春雷;;推进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法学对策研究[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2 任丁秋;;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规划——瑞士对北京的借鉴[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张霓;;发展沈阳资本市场,加快构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史柳;张永翊;;金融经济与全面对接及京津廊一体化[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5 李钊;彭迪云;;南昌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上海浦东建设金融核心功能区研究[A];2009—2010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10年
7 王曙光;;北京距离国际金融中心有多远[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郭君海;李盛祥;;青岛构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框架下崂山区金融商务区建设研究[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萌;共商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N];湖北日报;2008年
2 深圳报业集团驻京记者 姜媛 李萍;支持深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N];深圳商报;2009年
3 王丽;实现东北振兴须加快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记者 王芳 杜颖梅;专家把脉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N];江苏经济报;2009年
5 记者 郭宏颖;沈阳倾力打造东北区域金融中心[N];沈阳日报;2009年
6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N];广州日报;2009年
7 本组撰稿 本报记者 谢臻 李思颖;建“区域金融中心”,,南京步伐加快[N];南京日报;2009年
8 记者 郭宏颖;沈阳加快推进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N];沈阳日报;2009年
9 汕头市金融服务办公室 杜怀丹;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增强城市服务功能[N];汕头日报;2009年
10 记者 郭宏颖;沈阳加快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步伐[N];沈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嘉晓;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黎平海;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3 李洪慈;东北区域金融阶段性发展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慕丽杰;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张彦;金融产业集聚的实现路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6 田霖;金融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卫康;山东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2 罗慧媛;西安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张振磊;基于金融地理理论的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申海;重庆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仲贺;中国区域金融中心竞争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6 李瑞英;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7 段奕彤;大连建设东北亚区域金融中心问题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1年
8 周放;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发展路径与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丁丁;区域金融中心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健生;南京构建区域金融中心:金融发展分析与潜力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751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7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