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碳金融对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CDM视角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2 10:02
【摘要】:碳金融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中国作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二"国家之一,在第一承诺期内暂无减排义务,目前主要借助清洁发展机制(CDM)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活动。选取2006年到2010年我国十个省份基于CDM碳交易的预计碳减排量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碳金融对各省份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各地区单位GDP的碳减排量对其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即发展碳金融有利于促进各省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As one of the "Annex II" countries to the Kyoto Protocol, China has no obligation to reduce emissions in the first commitment period. At present, China mainly participates in international carbon financial market activities through carbon emission rights trading through the 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 (CDM). From 2006 to 2010, ten provinces of China based on CDM carbon trading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arbon finance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rough panel data model.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er unit of GDP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carbon finance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ergy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each provinc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SSXT013)
【分类号】:F832;F205;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婷;李成武;何剑锋;;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现状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展望[J];经济纵横;2010年07期

2 严琼芳;;国际碳基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前景[J];经济纵横;2010年11期

3 高建良;“绿色金融”与金融可持续发展[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8年04期

4 袁鹰;;碳金融:不仅仅是机会[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08年08期

5 杨涛;程炼;;碳金融在中国发展的兴业银行案例研究[J];上海金融;2010年08期

6 邢继俊;赵刚;;中国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J];中国科技论坛;2007年10期

7 赵盟;康艳兵;冯升波;高海然;;我国CDM项目的发展动态、问题与建议[J];中国能源;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光蔚;陈爱晶;周祥;徐汉亿;孙进;;盐城市低碳农业探索和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2 韦恒;柴方营;李友华;;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3 何晓铭;;安徽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才智;2010年20期

4 周健;;我国低碳经济与碳金融研究综述[J];财经科学;2010年05期

5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6 乔海曙;谭烨;刘小丽;;中国碳金融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J];金融论坛;2011年02期

7 顾朝林;谭纵波;刘宛;于涛方;韩青;刘合林;戴亦欣;刘志林;郑思齐;;气候变化、碳排放与低碳城市规划研究进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3期

8 王健;韩光宇;;以低碳经济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演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9期

9 姚德文;;低碳经济模式下的产业发展新路径[J];当代经济;2009年24期

10 范建华;;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及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丹;殷培红;韩兆兴;;怎样看待“碳交易”下的行业减排效果[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易艳春;;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思考[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3 杨德勇;陈冲华;;实现京津冀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分析[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张宜权;;标准助推低碳经济[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邓奇志;肖华云;黄晓文;肖双江;谢淑华;张伟;;低碳农业与沅江经济发展[A];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陈建成;程宝栋;;森林与低碳经济刍议[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7 王先鹏;;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容框架与动力机制探讨——兼论宁波建设低碳城市的对策[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志斌;;发展设施蔬菜低碳生产技术对策[A];多学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交叉运用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钱海燕;樊哲文;方豫;黄灵光;;江西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潜力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志斌;;发展设施蔬菜低碳生产技术的探讨[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晶;低碳经济视野下的农地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田徵;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温和;黑龙江省村域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及低碳农业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9 刘朝;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Quadri-Carbon模型构建与情景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梁红;循环经济中的价格形成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肖雪;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陈龙;我国商业银行碳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绪兰;潍坊滨海开发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方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鞠鲁霞;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欣欣;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8 夏伦;低碳经济视角下湖北经济发展转型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9 李博;碳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机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凤霞;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7期

2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3 李威;;国际法框架下碳金融的发展[J];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04期

4 任卫峰;;低碳经济与环境金融创新[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5 王谋;潘家华;陈洪波;朱仙丽;庄贵阳;Jφrgen Fenhann;段茂盛;周胜;姜海凤;;规划方案下CDM(PCDM)实施问题及前景[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6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1期

7 王侃宏;张义军;肖静静;;建筑节能领域开展CDM的探讨[J];建筑科学;2010年06期

8 王修华;赵越;;我国碳交易的定价困境及破解思路[J];理论探索;2010年03期

9 郝斌;林泽;;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清洁发展机制研究[J];暖通空调;2009年11期

10 高海然;;我国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实施现状和政策建议[J];中国能源;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欣;刘玉慧;;清洁发展机制下中国企业市场机遇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林朝权;;低碳经济给我国带来的机遇[J];中国商界;2010年02期

3 罗洪;;我国碳金融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8期

4 李瑞红;;对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几点思考[J];天津经济;2010年05期

5 王丽娟;邓晓辉;;中国企业参与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06期

6 张永芳;;碳金融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6期

7 袁鹏;程施;;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科学经济社会;2010年04期

8 邹兆仪;;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鄢德春;;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碳金融发展策略[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满平;;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与能源供给、消费的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晓露;杨柳;;清洁发展机制与我国林业碳汇的发展[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王守雷;高宇;;浅析清洁发展机制的理论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刘德顺;郑照宁;潘滔;;清洁发展机制与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引进[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迪;聂锐;龙如银;;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调整及其节能减排效应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与工程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黄忠民;郑长德;;碳金融时代中国面临的挑战[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6 王伟;刘尚余;赵黛青;;清洁发展机制(CDM)与我国生物质能的规模化发展[A];2004年中国生物质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海勇;苍大强;;21世纪中国不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级能源向高级能源的转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钟杰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与减少煤烟污染对策之探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陈春华;路正南;;江苏省工业废气排放强度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马宗虎;刘继军;孙亚男;南国良;董仁杰;;养殖场小规模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捆绑开发[A];畜牧业环境、生态、安全生产与管理——2010年家畜环境与生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丹;中日加强清洁发展机制合作[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刘永;专家:全球一半清洁发展机制市场在中国[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记者 董克伟;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助力企业成长[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董红敏 李玉娥;清洁发展机制为畜禽粪污减排提供新机遇[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7年

5 记者 樊江涛;专家呼吁我省企业莫失良机[N];河北日报;2006年

6 王丽;我国已批准30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N];中国信息报;2006年

7 ;清洁发展机制在全球范围及我国的进展概述[N];中国财经报;2009年

8 姜虹;清洁机制基金获国务院批准[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一峰;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门户网站开通[N];中国环境报;2007年

10 张可兴;中日清洁发展机制研讨会召开[N];山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新东;中美能源消费结构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罗斐;基于协同论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3 李丕东;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的一般均衡分析[D];厦门大学;2008年

4 田志勇;双重结构对单位GDP能耗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吉宗玉;我国建立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路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郭艳斌;我国森林碳融资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陈坤;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艾轶伦;清洁发展机制下国际经济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沈玉志;中国能源发展的决策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4年

10 朱谦;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鹏;《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何云云;清洁发展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棉;论气候领域的国际合作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马忠磊;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能源结构改善与风险预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5 张媛;我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任春梅;清洁发展机制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伟伟;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关系权利客体及其权利属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菲菲;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曾智豪;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10 张凯南;《京都议定书》中清洁发展机制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6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286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1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