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生产分割条件下人民币汇率出口传递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9 21:29
【摘要】:本文利用国内附加值指标(DVS)衡量国际生产分割中"国内成分"相对"国外成分"的比重,并将DVS指标引入到传统的汇率传递模型中考察了我国21类61章CH商品在1998~2007年间季度出口数据的汇率弹性系数。得出结论是:生产分割条件下的商品国内附加值比重是影响汇率出口传递效应的重要变量,国内附加值比重越大,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明显,国内附加值比重越小,汇率出口传递效应越不完全。在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国内附加值比重偏低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将通过进口中间产品的成本变化显著削弱我国出口产品价格及数量波动,最终造成汇率的不完全传递。由于各类商品DVS值的不同,这种不完全汇率传递效应在具有Low-DVS特征的高科技产品中表现最为明显,其次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最后是资源密集型产品。
[Abstract]:In this paper, (DV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component" to "foreign component" in the division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The DVS index is introduced into the traditional exchange rate transfer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exchange rat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21 types of 61 CH commodity export data from 1998 to 2007 in China.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added value of commoditi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oduction segmentation is an important variable that affects the transfer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export. The greater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added value, the more obvious 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 export transmission, the smaller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added value. Exchange rate export transmission effect is less complet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roportion of domestic added value of most of our export commodities is on the low side, the fluctuation of exchange rate will weaken the fluctuation of price and quantity of Chinese export products through the change of cost of imported intermediate products, resulting in the incomplete transmission of exchange rate.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DVS value of all kinds of commodities, the transmission effect of incomplete exchange rate is the most obvious in high-tech produc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DVS, followed by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and finally resource-intensive product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贸易利益分配研究(11BJY113)中期成果之一
【分类号】:F832.6;F752.6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毕玉江;朱钟棣;;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出口价格:一个分析框架与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1期

2 张二震,安礼伟;国际分工新特点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新思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12期

3 吴志明;郭予锴;;汇率制度改革前后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研究——以2005年7月汇率制度改革为界[J];经济评论;2010年02期

4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5 陈学彬;李世刚;芦东;;中国出口汇率传递率和盯市能力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12期

6 文争为;;中国制造业出口中PTM行为的经验研究[J];世界经济;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鸿鹂;;论国际分工、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2 王明荣;王明喜;;机电产品出口技术结构实证分析:以北京为例[J];商业研究;2010年03期

3 高鹤;;新形势下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刘志彪;张杰;;Export determinants study reveals strategy’s weaknes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5 张如庆;;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制成品贸易条件的技术结构分解[J];财经科学;2010年11期

6 周永涛;钱水土;;金融发展与出口贸易技术水平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财经论丛;2011年04期

7 周学仁;;FDI技术水平与东道国出口贸易结构——基于中国数据的指标衡量与关系检验[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8 王林辉;苏碧娟;董直庆;;我国进口机械设备的技术结构及其资本体现式技术溢出效应[J];财经研究;2011年12期

9 刘军;谢锐;王腊芳;;中国钢铁产业链各环节附加值的国际比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10 杨汝岱;朱诗娥;;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竞争力研究:1978—2006[J];财贸经济;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汉林;;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与调整[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2 王林辉;苏碧娟;;我国进口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及其技术溢出效应[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3 朱承亮;岳宏志;;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袁其刚;我国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叶宏伟;国际市场势力与出口商品结构升级[D];浙江大学;2011年

5 唐亚晖;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测算及汇率传递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范思琦;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s,

本文编号:2321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21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f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