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论信用衍生产品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角色

发布时间:2018-11-11 08:03
【摘要】: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对于宏观审慎管理而言具有双重作用。总体而言,在一定市场限度内,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反之,如果信用衍生产品的发展超过市场限度盲目发展,势必会放大风险,损害宏观审慎管理。就中国而言,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面临的仍是发展不足而不是过度的问题,适时地引入风险缓释工具不仅有利于金融机构在微观层面改变风险管理方式,同时还能产生宏观层面的积极效应,包括减缓金融机构借贷的顺周期性,提高金融系统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降低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等。因此,有必要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中纳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derivatives plays a dual role in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In general,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derivatives is conducive to strengthening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within a certain market limit; conversely, if the development of credit derivatives exceeds the market limit blindly, it will inevitably amplify risks and damage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 As far as China is concerned, credit risk mitigation tools are still facing the problem of underdevelopment rather than excessive development, and timely introduction of risk mitigation tools will not only help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hange their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at the micro level.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duce positive effects at the macro level, including slowing down the procyclicality of lending b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financial system to cope with external risk shocks, and reducing systemic risks of financial system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clude credit risk mitigation tools in the macro-prudential policy toolbox.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基金】: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课题资助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F123.16;F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允竞;徐荣贞;;信用风险转移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0年06期

2 谢平;邹传伟;;CDS的功能不可替代[J];金融发展评论;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航;;后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发展[J];金融论坛;2011年12期

2 阎建军;关凌;;保险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资产证券化视角[J];金融评论;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航;;后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发展[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阎建军;关凌;;保险业在金融危机中的角色:资产证券化视角[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明;;透视CDO:类型、构造、评级与市场[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6期

2 张明;;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J];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04期

3 许荣;;金融稳定性研究的新进展——信用风险转移视角的理论综述[J];教学与研究;2008年07期

4 韩琳;赵俊强;;信用风险转移市场的发展背景、特征与对策研究[J];上海金融;2006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仝宜;;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模型研究[J];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2 林立昕;赵阳;;风险的放大与传导对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杠杆原理分析[J];特区经济;2009年09期

3 高扬;陶媛;;CAPM在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7年11期

4 张金洪;;CAPM在上证A股市场的有效性检验[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5 代军;;上市公司增长型期权、贝塔值与资金成本相关性探讨[J];财会通讯;2009年02期

6 魏悦姿;李元;;上海股票市场基于CAPM的风险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王铁锋;;现行制度下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以货币市场为例[J];经济管理;2005年05期

8 赵贞玉;欧阳令南;祝波;;非系统风险的回报率及其计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02期

9 曾鸣;;模糊分析方法在会展企业风险排序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3期

10 薛昕;卜南扬;曹杰;朱子姝;;系统风险及其传递效应——来自上海和香港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玉兰;;浅谈房地产投资的风险识别与规避[A];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下册)[C];2003年

2 熊方军;邓长荣;马永开;;我国房地产行业收益及其β值特征研究[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汤兵勇;邹辉文;;经济控制工程领域的若干研究成果[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4 任夏翔;龚德风;李好好;;我国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业绩评价—牛熊市场中的因素模型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牟太勇;周宗放;;基于逆向选择风险的贷款定价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6 卢小曼;;上海证券市场CAPM实证检验[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兰峰;刘晓君;;再生水行业期望收益率的实证研究[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王晓川;吴文江;;组合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9 温红梅;姚凤阁;;金融风险系统混沌效应的分析与控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乃鹏;田金信;;房地产融资路径演进的灰靶决策分析[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国华;去伪存真 重塑信用衍生产品运行机制[N];金融时报;2010年

2 季美;股指期货无风险套利中β值的应用性研究[N];期货日报;2007年

3 华物期货董事长、安徽大学兼职教授 谌正平 安徽大学教授 佘传奇;VaR技术在股指期货风险管理中的运用[N];期货日报;2007年

4 王旗;中天置业事件意味深长[N];财经时报;2007年

5 刘兆辉;资本高耗下的房地产繁荣[N];中国信息报;2006年

6 平安期货 罗俊江;利用GARCH模型预测期指套保比例[N];证券时报;2008年

7 半求;速冻·烫平·雪崩·风险[N];证券时报;2006年

8 贾玉宝;深圳个贷8月攀升 二手楼低迷显现钟摆效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9 章林晓;“中国老太”比“美国老太”更危险[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10 平安期货 罗俊江;利用GARCH模型预测股指期货套保比例[N];期货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祖辉;信用衍生产品定价模型及数值实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红强;金融衍生工具系统风险的宏观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3 赵欣颜;信用衍生产品机理分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韩琳;信用风险转移与商业银行表现[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冯谦;信用风险测度和信用衍生产品定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6 白云芬;信用风险传染模型和信用衍生品的定价[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林春艳;多种环境下的证券投资组合优化及其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胡新华;含交易对手风险的公司债券和信用衍生品的定价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宫晓琳;量化分析中国宏观金融风险及其演变机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莉珠;两岸电子类股系统风险参数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智麟;金融系统风险传染效应测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2 周颖;我国上市公司系统风险与会计变量的关联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杨安心;信用衍生产品在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4 黄伟;我国房地产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监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钟琳琳;我国股票β系数与会计变量关系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梁伟韬;信用风险模型及其在可再融资假设下的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7 姜小丽;企业研发投资与收益、系统风险的关系[D];山西大学;2008年

8 虞路长;基于CAPM系统风险分析及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韩英锋;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市系统风险波动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马晓云;中国证券市场β值预测能力的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242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242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d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