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短期资本流动的新特征及风险防范

发布时间:2018-11-19 08:54
【摘要】:2005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逐渐加快,伴随该过程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也呈现出许多新特征:国际金融危机、美债危机及欧债危机三重因素相叠加,增加了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与复杂性;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的增加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套利空间扩大趋势相伴生;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离岸中心建设进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人民币渐进国际化道路助推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渠道多元化趋势。针对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给中国带来的宏观经济波动、外部经济失衡、宏观经济政策失效等风险,文章提出了四点对策:疏堵并举,适度控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理顺市场,从根本上压缩短期国际资本的套利空间,降低投机性国际资本流动的压力;推进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降低与分散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风险;明确短期国际资本流动风险管理的阶段性任务。
[Abstract]:Since 2005, the process of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been speeding up gradually, and the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along with this process has shown many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tripl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merican debt crisis and European debt crisis. Increased instability and complexity of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The increase of risk of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is accompanied by the expansion of arbitrage space brought about by the appreciation of RMB, and the process of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offshore center of RMB show obvious synchronism. The gradu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promotes the trend of divers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short-term capital flow channels. In view of the risks brought by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to China, such as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 and failure of macroeconomic poli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countermeasures: to control the scale of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Straighten out the market, fundamentally reduce the arbitrage space of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reduce the pressure of speculative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Promote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reduce and disperse the risk of international short-term capital flow, and clarify the short-term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risk management stage task.
【作者单位】: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纵横》杂志社;吉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790298) 科技部国家软科学项目(2009GXS5D104) 吉林财经大学博士基金项目(BS200902)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祝国平;徐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新特点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9年11期

2 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选择[J];当代世界;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邓修明;郑俊芳;;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财会月刊;2012年05期

2 侯建;;金融危机背景下新兴国家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0年07期

3 晏涛;;美债危机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J];经济论坛;2012年02期

4 赵鑫;;人民币国际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5期

5 卫兴华;尹辉;;2011年世界经济一些重大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纵横;2012年03期

6 孙国珍;赵蕾;;“速进”也需“慎行”——人民币国际化提速引发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7 常红柳;;中美双边汇率对两国资本流入的影响文献综述[J];商业时代;2012年03期

8 杨爱民;;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难点及对策建议[J];中国货币市场;2011年07期

9 何宏庆;;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及其防范[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鹏;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刘国风;国际投机资本流动引致我国金融风险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之静;人民币跨境流通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2 姚磊;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暨南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雪峰;;论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和风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朱方圆;;我国信贷资金投向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3期

3 黄亭亭;;人民币国际化基本条件分析:基于风险和责任角度[J];上海金融;2009年04期

4 陈祥;;我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评述[J];时代金融;2009年07期

5 余果;;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J];企业导报;2010年06期

6 陈翊;;金融危机下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0年12期

7 小安;;金融危机十周年 亚洲需警惕三大风险[J];西部论丛;2007年06期

8 杨长ng;;人民币国际化可能的路线图及相关问题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9 汪洋;;跨境贸易以人民币结算:路径选择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10 本刊编辑部;王国刚;连平;陈炳才;王元龙;贺力平;;人民币国际化之“道”[J];中国外汇;2010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子建;;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分析——基于状态空间模型[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孙守纪;;法律起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周晨;;FDI地区差异对中国四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米传民;刘思峰;江可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A];200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李喜梅;;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形评价[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红伟;范大良;;中国转轨时期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下册)[C];2004年

9 李宏瑾;;房地产市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10 尹婵娟;;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量化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裴s,

本文编号:2341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41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