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顺差”、能力缺口与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宏观和微观视野
[Abstract]:In order to grasp the lever of changing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we need to recognize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mode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 The real problem reflected in the paradox of "double surplus" in China's balance of payments is that China has a capacity gap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s mutually causality with foreign capital dependence, hinders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makes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stubbornly continue and even worsen. It also makes the Chinese economy more and more vulnerable to external forces. At the historical juncture of great changes 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f we fail to achieve profoun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nd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the gap between foreign capital dependence and capability may cause a major setback to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ability growth is the key variable to change the mod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分类号】:F8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黎安;;中国地方官员的晋升锦标赛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7期
2 约翰·威廉姆森;汇率制度的选择:国际经验与中国决策的相关性(英文)[J];China & World Economy;2005年03期
3 岳健勇;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国内经济根源[J];战略与管理;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志云;;双重激励下的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的博弈分析——以投资支出竞争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密婷;;土地财政的成因与危害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3 施戍杰;吴大远;;限定延伸职能,强化核心职能——斯密动力视角下国家职能的调整[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彭冰;;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5 姜志霄;;地方监管失灵与劳动标准竞次——以中国货车超限超载运输现象为例的分析[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1年03期
6 张琦;;流通企业影响力的制度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袁连生;;我国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霞;陈柳钦;;FDI对中国制度变迁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周沛霖;;浅论三元主体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建构中的政府职能[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4期
10 程永林;;财政分权、经济增长与强制性制度变迁[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曹正汉;;弱者的产权是如何形成的?——中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要求权”向土地开发权演变的原因[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5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张曙光;;政府经济管制的法律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9 郎金焕;许盈盈;;法律缺失与替代性投资者保护机制——以配额制为例的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赵会玉;;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长海;企业影响力、会计稳健性与资源配置效率[D];暨南大学;2010年
7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8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争;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与贸易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芳香;中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形成机理与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刘强;外资企业政府管制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潘旭;关于税源控管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孙佳佳;控制权的政治收益及地方政府干预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明;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宇驰;作为制度要素的地方政府与产业绩效关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刘承毅;我国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于亚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政府行为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岳健勇;加入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J];广东经济;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可达;;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栾文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三个转变”[J];学习论坛;2008年06期
3 江晶晶;;关于当前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7期
4 杨明;丁德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5 张军;;自主创新战略离不开企业与市场[J];华东科技;2006年05期
6 靳文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柯晓;;中国自主创新战略与跨国公司研发关系研究[J];经济师;2007年02期
8 王萍;刘思峰;;基于Lucas模型的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实施路径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04期
9 沈伟国;陈艺春;;外资高科技企业对我国自主创新的作用功能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7年10期
10 沈伟国;陈艺春;;我国开放式自主创新体系要素模型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述忠;冯晗;;开放环境下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高志龙;姚锦元;王贵芳;严砾;;舰船虚拟设计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内河船舶与航运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张三林;郭金良;;迁安轧一炼铁技术进步[A];2008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年会文集(上册)[C];2008年
4 施镇涛;;T铁技术进步的发展趋势[A];2008电声行业专家组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胡大宛;;从2008中国国际纺机展暨ITMA亚洲看印花设备的技术进步[A];佶龙杯第四届全国印花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对江苏印染行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方向目标的探讨[A];徐谷仓论文精选[C];2008年
8 傅之跃;刘伟超;郑津生;胡江艺;;东方电机水泵水轮机水力开发的技术进步[A];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0)[C];2010年
9 高海建;林镇钟;;H型钢生产的技术进步及其在马钢的应用[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10 孙石麟;;以“佳纸的回眸与前瞻”探讨造纸企业的技术进步与生产发展[A];中国造纸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主任 徐现祥;“转方式”应成为企业的自发选择[N];广州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于都;技术进步:报业实力的引擎[N];中华新闻报;2002年
3 徐海;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能源技术进步[N];中国环境报;2006年
4 记者 郭思嘉;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大力发展循环型经济 以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手段 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N];长治日报;2007年
5 胡伟;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技术进步分析[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葛艳艳 吕平;技术进步是最佳节能途径[N];广东科技报;2006年
7 程连升;“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研究述评[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8 记者 张虔;着力抓好管理和技术进步 高度重视产权和资本运作[N];金昌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杨阳腾邋李洽源;推动技术进步 促进和谐发展[N];经济日报;2007年
10 刘和风 张瑞英;种苗发展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质量提高[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元;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2 石红波;中小城市集约发展的路径、模式和战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王红姝;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代宏坤;信息技术采纳时间的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庞柏林;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制度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徐士元;基于技术进步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能源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9 丁娟;技术跨越:基于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张耿庆;技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书华;中国经济的外资依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2 邱辉耀;广西支柱产业电力工业技术进步现状与对策[D];广西大学;2001年
3 曹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4 易庆丰;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及贡献测算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徐贤军;地方政府与区域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04年
6 吕朝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王飞;技术进步与产业嬗变互动机制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王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刘家宏;我国轿车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苏丹;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40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340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