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汇率与经济增长——对中国发展战略的理性思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reserves and foreign trade frictions, the voices of domestic academia and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gainst trade expansion have been one after another.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reviews the absolute importance of trade to a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ry and history. Trade can not only promote the division of labor, eliminate the effect of diminishing return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t also determines a country's position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its rise and fall. Historical experience also tells us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trade is to choose a competitive, stable exchange rate regime.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can be used to balance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but not to balance the trade balance, which in most cases is caused by structural problems.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shows that trade is the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competitive fixed exchange rate is the basic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It is not feasible to give up foreign trade and try to boost economic growth by stimulating domestic demand, because a country's internal demand is only the result of economic growth, not the cause of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第三期项目“经济起飞中后期中国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SHKXZD002)的资助
【分类号】:F832.6;F752.6;F1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2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王晋斌;;论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特点及现实启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6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7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丁艳华;霍军亮;;如何应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的流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9 李武;胡振鹏;;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10 米本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曙光;;资源要素租金与国有企业改革——兼论重建“全民所有制”[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二辑)[C];2008年
2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志亮;;后发地区区域创新论——论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的几个主要特点[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王娜;;现代技术与奢侈关系的反思[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6 卢福财;甘国华;;市场失灵与教育产业的政府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荣艳红;;“按成绩拨款”:1862年英国教育修正法案及其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8 于维栋;;和谐发展与技术创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涂道勇;李世聪;唐莺;;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王庆华;;公共预算与分配正义[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宋美丽;我国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玉冬;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运营模式与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郁方;中国银行业垄断与规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与政府定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肖彦梅;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晋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资本运营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艳;政府在群众性体育赛事中的角色定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张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蔡凌凌;论反垄断法对维持转售价格的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康丽丽;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珂;黄忠民;;山东省对外贸易顺差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8期
2 杨玲;;后危机时代中国贸易顺差与三大产业、汇率及生产者服务业间关联度研究——基于中国与OECD十国的分析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3期
3 魏浩;史言信;;1992—2007年俄罗斯经济发展形势与中俄经贸发展[J];东北亚论坛;2008年06期
4 徐慧;;顺差、危机与经济增长——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5 张平;真实经济增长和汇率重估[J];新财经;2005年01期
6 曾汉生;;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中美贸易顺差为例[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唐震斌;;降低总体储蓄 切实扩大内需[J];证券导刊;2007年28期
8 ;外刊[J];中国海关;2006年06期
9 邹玉娟;;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并存及其原因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12期
10 于学军;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原因与调控分析[J];经济前沿;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作权;;美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天祥;;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文;;改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桂田;;市场形态的重大转变及经济增长面对的新问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10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欣;解决贸易不平衡出路在于扩大内需[N];金融时报;2007年
2 于永臻;谋求更高质量的持续经济增长[N];学习时报;2006年
3 刘铮 周英峰 江国成;9.9%的增长率透露哪些信息[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4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郭田勇;把四万亿用到刀刃上[N];光明日报;2008年
5 特约撰稿 王建;应为未来的“反过剩”做好准备[N];中国证券报;2006年
6 童言;2008:太多的梦想与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特约撰稿 王建;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新变化[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刘向;G7肯定经济增长警惕通胀抬头[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左小蕾;推动共享性的经济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亦菲;经济遏“热”呼唤官员“三上来”[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5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7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9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48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44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