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网络与农户储蓄行为:基于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rural household survey in 2009 in 3 provinces and 9 counties of China,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household social network on farmers' saving behavi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wider the family social network is, the lower the household saving rate is, even if different proxy variables are used, the conclusion is still robust; (2) the lower the household income, the great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social network on the saving rate; (3) the extended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the family social network on the household saving rate will be weak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ncome, the development of formal finance and the advancement of marketization.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security function of family social network to rural families and to provide preliminary empirical evidence for promoting consumption of rural residents.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与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湘潭大学消费研究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073032)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YJC790054) 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NCET-11-0913) 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201079)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创新团队项目(10GWCXTD-03)的资助
【分类号】:F323.8;F832.2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2 张爽;陆铭;章元;;社会资本的作用随市场化进程减弱还是加强?——来自中国农村贫困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2期
3 马小勇;白永秀;;中国农户的收入风险应对机制与消费波动:来自陕西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9年04期
4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5 易行健;王俊海;易君健;;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基于中国农村居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6 杭斌;;习惯形成下的农户缓冲储备行为[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7 马光荣;杨恩艳;;社会网络、非正规金融与创业[J];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8 杨汝岱;陈斌开;朱诗娥;;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农户民间借贷需求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9 金烨;李宏彬;;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J];金融研究;2009年04期
10 易行健;张波;;中国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波动的实证检验——基于不同收入阶层视角[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劲;侯炬凯;;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2 赵伟;;使用数学模型研究我国居民文化消费倾向[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鲁诚至;;市场创新与家庭生产进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0期
4 罗剑朝;王磊玲;;农户融资绩效区域差异分析——基于1995—2009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刘一鸣;段誉;李昭;;信息对小额健康保险需求影响的实验经济学分析[J];保险研究;2010年10期
6 孔荣;衣明卉;尚宗元;;农户融资偏好及其成因研究——陕西、甘肃897份调查问卷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史清华;卓建伟;;Civilian Loan Marke Needs Regul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exemplified by 3,331 farming households from Shanxi,Hubei,Henan,Jiangsu and Jilin Provinces[J];China Economist;2007年03期
8 刘兆博;;当代农民消费行为研究[J];财经科学;2006年02期
9 张邦科;邓胜梁;陶建平;;持久收入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5期
10 黄娟;;从人性需要内涵的演化论消费潜力[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马小勇;;中国农民风险防范行为及其政策含义[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郑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与拉动农村内需——一个来自于中国农村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3 王阳;;收入不确定性、风险应对机制与贫困陷阱:来自西南三省的经验证据(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伟;王田;;不确定性与消费行为[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5 杜莉;潘春阳;张苏予;蔡江南;;房价上升促进还是抑制了居民消费?——基于我国172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6 马小勇;;陕西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及其政策含义[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马小勇;;陕西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及其政策含义[A];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2006-2007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蒋永穆;;农户借贷行为研究——基于预期效用函数的分析[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9 陈银娥;;微型金融与贫困农民收入增长——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实证分析[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才;大河家镇周家村家庭经济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彦西;欠发达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邵传林;制度变迁下的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研究:自农户视角观察[D];西北大学;2011年
7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仇睿;社会资本与农村产业转型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10 朱少洪;农户信贷约束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增芬;山东省农户借贷参与意愿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陈博子;中国货币政策的消费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吕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居民消费[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黎有才;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徐加桢;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户非农经营参与[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加双;扩大农民消费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黄昊;住房改革、流动性约束与城镇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蒋碧湖;县域农行服务三农的金融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笪琪丽;浙江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2 苏良军;何一峰;金赛男;;暂时收入真正影响消费吗?——来自中国农村居民面板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5年07期
3 严善平;;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4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5 杜立婕;社会支持网络与村落经济生活[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田岗;不确定性、融资约束与我国农村高储蓄现象的实证分析——一个包含融资约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及检验[J];经济科学;2005年01期
7 臧旭恒,朱春燕;预防性储蓄理论——储蓄(消费)函数理论的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0年08期
8 叶航;利他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经济学家;2005年03期
9 罗楚亮;李实;赵人伟;;我国居民的财产分布及其国际比较[J];经济学家;2009年09期
10 陈玉宇;行伟波;;消费平滑、风险分担与完全保险——基于城镇家庭收支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梦滢;;中国低消费率现象解读[J];商场现代化;2009年11期
2 刘兴堂;刘军;;实际有效汇率、储蓄率和GDP的动态关系[J];统计与决策;2010年01期
3 袁妙_g;吴涛;;企业年金与储蓄关系的实证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张凯;上官夏夏;;中国居民储蓄-收入的计量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2期
5 胡雅琴;;储蓄率、投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4年间的数据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5期
6 张颖熙;;区域金融发展与金融一体化问题研究——基于中国的实证与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杨飞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高投资率问题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7年06期
8 王萌;;储蓄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障碍[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9 麦勇;李勇;;1982-2005年中国省域资本流动差异解析[J];中国软科学;2006年12期
10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率变化的时间序列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雪松;;全球化与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投资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唐珏岚;;1982—2005年中国资本管制有效性的实证检验[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3 罗云毅;;我国固定资本形成率并不算过高——从储蓄与固定资本形成平衡角度的观察[A];投资增长速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再贵;;新农保、农民收入与内生增长[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5 豆建民;;我国省际资本流动的区域经济效应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6 樊纲;;改革体制 发展现代市场经济[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7 张焕波;;有效提高工资收入,促进经济内外平衡[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8 李文溥;肖正根;;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胡玉平;;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综述[A];2010年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0年
10 樊纲;;中国的长期发展与社会保障[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混合型基金经理 郑拓;机遇大于挑战[N];中国证券报;2009年
2 记者 姜欣欣;关于宏观经济几个热点问题的再认识与新思考[N];金融时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冯洁;周小川:有信心走出危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4 新华社记者 刘洪;失业潮下,美国人在挣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傅勇;中国式失衡并非“不治之症”[N];上海金融报;2010年
6 张杰;新浪创新峰会:学者、大腕把脉中国地产业[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王虎 支玲琳 整理;既要应对危机,亦要思虑长远[N];解放日报;2009年
8 记者 杨林;亚洲退休保障准备不足[N];中国保险报;2009年
9 闫立良;周小川:将降低储蓄率拉动内需[N];商务时报;2009年
10 记者 张文绩;应对通胀,中国需行动迅速[N];上海金融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颖;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2 孙永勇;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3 郑纯雄;中国最优储蓄率的决定及宏观经济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琼;我国人口转型特征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年
6 郭英彤;我国居民预防性储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6年
7 黄伟力;中国经济的动态效率: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张春田;中国金融发展、投资与经济增长[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郭翠荣;资本形成的机制与效率比较[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张楷弛;货币量值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莎莎;预期寿命对储蓄率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2 余鹏程;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私人储蓄率下降之谜[D];复旦大学;2011年
3 姜伟;我国最优储蓄率与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张圣醒;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选择对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德勇;人口老龄化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几种途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6 唐玲玲;促使我国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的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7 杨波;利率市场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8 刘昭;中国经济的收敛性:包含制度因素的经验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9 尹建斌;我国流动性过剩成因及其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赵静;东北三省银行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47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44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