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中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挂钩变量”选择:一个实证评估

发布时间:2019-09-16 17:38
【摘要】:本文基于三个不同的"挂钩变量",对中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中国的金融体系在2002年和2006年先后出现两次显著的结构性变迁,狭义信贷指标越来越难以反映金融体系的真实信用创造,而广义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则更适合作为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挂钩变量"。从实践角度来看,在一个动态变化的、不断发展的金融体系下,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实际操作既需要考察广义信贷指标,也需要考察社会融资总量,并在二者之间的对比和相互印证中提取出全面、真实的经济信息作为决策参考。
【图文】:

序列,逆周期,资本


第12期7上述思路反映在模型中,可概括为如下计提规则:当缺口值zt小于L时,逆周期资本缓冲为0;当缺口值zt大于L而小于H时,逆周期资本缓冲位于0至kmax之间;当缺口值zt大于或等于H时,逆周期资本达到上限值kmax,此时不再继续增加提取逆周期缓冲资本。根据国际清算银行对过往历次银行危机的实证研究,,将上述逆周期资本缓冲上限值kmax设为2.5%、最低门槛值L设为2,最高值H设为10时比较合理。图1直观地显示了逆周期缓冲资本和信贷/GDP之间的关系。图1逆周期资本缓冲与信贷/GDP之间的关系三、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算方法与步骤根据BCBS(2010),[7]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算涉及以下三个步骤:(1)计算每一期信贷余额(CREDITt)占国内生产总值(GDPt)的比例,即:RATIOt=CREDITt÷GDPt×100%(2)使用HP滤波估计CREDITt/GDPt的长期趋势值(TRENDt),然后算出信贷与GDP之比的缺口值,即:GAPt=RATIOt-TRENDt。如前所述,HP滤波是用来将观察序列yt分解为波动项ct及其长期趋势项gt的一种计量方法,即:yt=ct+gt,t=1,2,…,T其中,ct可视为时间序列偏离长期趋势的残差项,长期而言,其平均值应该非常接近0。HP滤波的主要目标是找出使残差项ct与长期趋势斜率变化值[(gt-gt-1)-(gt-

偏离度,变量,计提,指标


离度平均水平为11.2%。对照此标准,中国在2003年2季度至2004年2季度(以“广义信贷/GDP”作为挂钩变量)和2010年1—4季度(以“社会融资总量/GDP”作为挂钩变量),均超过了一般银行危机的偏离度水平,表明金融失衡的现象较为严重。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从2003年开始快速积累的房地产泡沫,以及2010年出现的信贷高涨(同时伴随房价暴涨),都从客观结果上显现了金融失衡所导致的问题。从三个不同“挂钩变量”所产生的差异来看,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阶段,挂钩“社会融资总量/GDP”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最早发出计提信号,并且计提周期也最长,达到6个季度,而挂钩“广义信贷/GDP”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则最晚发出计提信号,计提周期也最短,仅持续2个季度。在第二阶段,挂钩“广义信贷/GDP”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最早发出计提信号,并且计提周期长达13个季度,而挂钩“社会融资总量/GDP”或“狭义信贷/GDP”的计提比例则相对较小,计提周期也更短,分别为9个季度和11个季度。在第三阶段,三种逆周期资本缓冲的计提方式在发出计提信号的时间上并无区别(均在2009年第2季度发出信号),但在计提的比例上则存在明显差异:挂钩“社会融资总量/GDP”的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比例要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挂钩变量下的情况。图3基于不同“挂钩变量”计算的指标趋势偏离度图4基于不同“挂钩变量”计算的逆周期缓冲资本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研究”(项目号:12&ZD08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宏观审慎政策体系与实施方案研究”(项目号:7115000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中国货币国际化战略研究”资助
【分类号】:F83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雨露;马勇;;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中的开放保护与国家控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2 王力伟;;宏观审慎监管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基础到政策工具[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11期

3 李文泓;罗猛;;巴塞尔委员会逆周期资本框架在我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4 史建平;高宇;;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研究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8期

5 陈雨露;马勇;;宏观审慎监管:目标、工具与相关制度安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03期

6 李妍;;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J];金融研究;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瑞红;;逆周期监管工具、机制与中国的选择[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梁薇薇;刘广伟;;特许权价值、股权融资与宏观审慎管理[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张金城;李成;;银行信贷、资本监管双重顺周期性与逆周期金融监管[J];金融论坛;2011年02期

4 何小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启示[J];金融论坛;2011年08期

5 陆静;张佳;;中国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评估[J];金融论坛;2011年09期

6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7 徐辉;李健;;金融监管制度与机会主义行为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3期

8 陈文;;对现阶段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的若干思考[J];福建金融;2010年07期

9 潘林伟;吴娅玲;;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南方金融;2011年05期

10 刘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选择:基于巴塞尔协议Ⅲ的视角[J];南方金融;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静如;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对资产负债表波动性的影响[A];第四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非;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张铁强;中国反周期货币政策调控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方建珍;信用风险转移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守海;金融审慎监管视角下的公允价值会计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7 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8 王靖国;顺周期行为机制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理论与实证分析[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张小波;金融开放的风险及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郭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跃辉;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看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D];湘潭大学;2009年

2 陈亮;后危机时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高宾;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协调性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张靖荣;我国银行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雷建花;商业银行顺周期性与监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吴冠;我国银行监管制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付刚;后危机时代我国宏观审慎性管理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陈良颖;资本监管下银行资本与风险的调整[D];东华大学;2012年

9 姚路;巴塞尔资本协议Ⅲ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的影响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10 曾省存;金融监管顺周期性问题浅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雨露;马勇;;金融危机应对政策的有效性:基于40起事件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2 王兆星;;国际银行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3期

3 巴曙松;王t熲

本文编号:2536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36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