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0 00:07
【摘要】:自2001至2013年,中国加入WTO12年,12年以来中国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限制,逐渐放开对国内银行业的保护措施,国内银行迎来了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取得国民待遇的外资银行自此积极制定了各自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大量在华开设经营机构,致在华营业机构数猛增,业务范围和经营地盘逐步扩大,与中资商业银行一起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外资银行除了经营传统的信贷业务外,也包括了中小企业融资,资产管理,商品贸易和托管和清算服务等。并且外资银行还通过入股中资银行以削弱自身在经营网点数量不足等方面的劣势,利用中资银行在政策方面的优势从而分得了中资银行收益的一杯羹。 研究在华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伴随着外资银行在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为了争夺有限的利润和市场,在产品开发、客户资源、经营管理方面给中资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外资银行的蓬勃发展,给中国银行业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新的发展渠道,给以存贷业务为主的中资银行刮来了一阵新风,对于提升中资银行竞争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研究在华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可以明确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所处的位置及影响,可以通过明确外资银行的优劣势,进而为构建我国稳定、完善的金融体系,从外资银行方面寻找出路,同时,可以对照外资银行的强项,学习以提升我国中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使中资银行能更加自信从容面对外资银行的挑战。 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明确研究问题的背景,即介绍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状况,其次,确定研究方法为财务指标法与因子分析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设计,选择样本银行,从样本银行年报及银行监会报告等权威渠道收集所需数据,为了对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有更实际,更具体的认识,选用适合的中资银行为比较样本,重点分析外资银行相对于中资银行竞争力优、劣势,得出结论,并提出外资银行的发展建议,并提出中资银行可以向外资银行学习的地方。 本文的研究方法如下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采用财务指标法与因子分析法结合来进行研究。考虑到财务指标法是单个财务指标的分析,而非对外资银行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估,因而选用了因子分析法以求对外资银行整体及各方面的竞争力有更好的认识。笔者采用了20家外资商业银行与19家中资股份制银行2010-2012年间的数据进行财务指标分析,然后采用这39家银行2012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中资银行为参照,归纳总结外资银行的竞争力强势与弱势。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于各银行的年报及银监会的披露。在数据的收集上,研究所用的财务指标数据及因子分析所用数据均是笔者从样本银行年报的财务报表与年报董事会报告中收集而来的,并且需要统一数据单位与币种,对于年报中无法直接找到的数据,还需根据指标的统一计算方法间接得来,因此数据收集困难很大,所以删掉了一些数据无法获得的银行,最后只采用了20家外资商业银行与19家中资商业银行的数据。 本文的研究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部分涉及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创新及不足。研究背景主要包括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状况。研究意义主要从学术界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利弊评价着手,探讨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及中资银行可以借鉴、学习的方面,从而肯定了研究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意义。接下来讲述研究框架、创新及不足。 第二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先从一般性竞争力理论着手,再将概念延伸至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理论,接着阐述外资银行竞争力的概况,为后面的外资银行竞争力对比分析做好准备。然后接着对国内外的文献综述进行了阐述,用以借鉴前人的优秀成果和研究经验。 第三章竞争力评价方法概述与指标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介绍本文运用评价外资银行竞争力的两种方法,财务指标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的原理及基本要点,并且构建财务指标法及因子分析法所需用的指标,给出详细的指标解释。 第四章在华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内容涉及研究外资银行的样本银行选择,及对外资银行环境竞争力的分析。接着以中资银行为对比样本,运用财务指标法分析外资银行竞争力。最后是本文的实证研究部分即因子分析法的具体过程与实证结果。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即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外资银行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总结,并且提出根据本文分析所得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力状况如果并非出自外资银行战略选择的结果,则给外资银行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并且指出中资银行可以向其学习的地方。 本文可能有的创新之处为:第一,研究视角比较新颖,在外资银行在中国享受八年国民待遇之后,外资银行在华的发展已经逐步步入正轨,这时以其对中国政策及市场的了解,其在华营业网点及经营规模的形成,这时的研究比较比较更为公平、合适。并且以合适的中资样本银行为参照研究外资银行,使得对外资银行竞争力强弱的认识更具体更实际。第二,本文采用最新的银行数据运用两种方法对外资银行竞争力作分析,在样本银行的选择上,放弃了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规模庞大的五大行,而选择了全国13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全国经营状况排名靠前、实现跨区经营、全国经营的几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便在规模更公平的基础上进行比较。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财务指标法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因子分析法指标的选择,由于财务数据的可获取性限制及本人的水平有限,不能全面、完善地反映客观情况。并且因为受限于数据的难以获得与文章篇幅的限制,只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2012年的数据,而非三年。第二,本文所采用的外资银行的研究数据均是根据银行年报及银监会的各种报告所得,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有个别指标由于一些银行数据的缺失,只好统一口径计算得出,如存贷比是由贷款净额与客户存款之比算得,与标准的计算方法有所出入。
【图文】:
获利能力从图4-1可以看出,自2010到2012年,外资银行资产收益率大于1%的家数远少于中资银行,并且该指标小于0.5%的比例由44%降到28%,同期中资银行的比例连续三年为0%。可见外资银行整体资产收益率不如中资银行水.平,但这三年来还是处于上升的状态。查看原始数据可知,连续三年来,外资银行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均小于1%,另外,外资银行的资产收益水平参次不齐,其?
由图4-2可以看出,外资银行营业利润率大于50%的占比为11%、17%、5%,远低于中资银行在这一范围的占比37%、42%、63%。同时,在该指标上低于30%的外资银行三年最低占比为39%,而中资银行为0%.由此看,外资银行营业利润率水平整体不如中资银行水平。查看原始数据可以看到,营业利润率这一指标上,就三年的平均值来看,外资银行三年最高营业利润率平均值为30.81%,,就个值来看,除友利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企业银行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外资银行大部分在一定水平上32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43;F832.33
本文编号:2538427
【图文】:
获利能力从图4-1可以看出,自2010到2012年,外资银行资产收益率大于1%的家数远少于中资银行,并且该指标小于0.5%的比例由44%降到28%,同期中资银行的比例连续三年为0%。可见外资银行整体资产收益率不如中资银行水.平,但这三年来还是处于上升的状态。查看原始数据可知,连续三年来,外资银行资产收益率平均值均小于1%,另外,外资银行的资产收益水平参次不齐,其?
由图4-2可以看出,外资银行营业利润率大于50%的占比为11%、17%、5%,远低于中资银行在这一范围的占比37%、42%、63%。同时,在该指标上低于30%的外资银行三年最低占比为39%,而中资银行为0%.由此看,外资银行营业利润率水平整体不如中资银行水平。查看原始数据可以看到,营业利润率这一指标上,就三年的平均值来看,外资银行三年最高营业利润率平均值为30.81%,,就个值来看,除友利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企业银行呈下降趋势外,其他外资银行大部分在一定水平上32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6.43;F83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晓宁;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竞争力的对比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0期
2 邱崇明;“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比较优势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06期
3 刘振华,谭诤;外资银行的中国战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4年11期
4 张向菁,金麒,苏东水;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的系统研究[J];当代财经;2001年07期
5 赵昌昌,曹学勤,刘生元;中外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4期
6 姚珏;;入世后中外资银行竞争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02期
7 刘立安;傅强;;基于种群竞争模型的中外资银行竞争均衡分析及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1期
8 王家辉;;在沪中外资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3期
9 易纲,赵先信;中国的银行竞争:机构扩张、工具创新与产权改革[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10 李政;;基于创新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年08期
本文编号:2538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38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