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19 19:08
【摘要】: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影子银行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我国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之后,通货膨胀压力剧增等遗留问题逐渐显现,以及鄂尔多斯民间借贷危机、上海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兑付门”、“吴英案”等热点事件的发生使得国内也掀起了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研究热潮。究其实质,影子银行是一种更加隐蔽的新型信贷关系,它是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作为金融体系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商业银行体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所以,影子银行的存在必然对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在理论分析影子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基础上,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测度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采用“映射评分法”测度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并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采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还是相当大的,而且近年来的扩张速度也比较快;(2)从整体趋势来看,银行综合风险指数变化并不大,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发展态势良好,国际重大事件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3)我国影子银行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4)影子银行的双重性使我国影子银行规模与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存在“阈值效应”,想要维持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需要合理控制影子银行的规模。
【图文】:

理财产品,发行量,银行,资金规模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只,涉及资金规模超过25万亿,相比较2012年3.2万只的发行量和7.1万亿资金规模,增长幅度分别达到54%和252%。如图4.4所示,自2008年开始,国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连年递增,尤其近三年的增长率在50%左右。虽然我国管当局于2011年开始加强对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的监管,并于2013年3月出台“号文”以限制银信合作的数量规模,但银信合作的整体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截2013年第二季度末,银信合作余额2.08万亿元。

变化情况图,委托贷款,变化情况,私募基金


图4.5 2002-2013年委托贷款变化情况丨23、私募基金所谓私募基金是指对任意不能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的股权投资。它包括天投资、夹层融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私募基金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但是内对私募基金的限制还是比较严格的,因为在中国私募基金很容易被发展成“法集资’’。即使如此,私募基金在我国还是得到了快速发展。就我国私募基金分类而言,主要包括阳光私募、PE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VC (私募风险投资金)、私募房地产投资基金,,详见表4.1。我国私募基金自2007年《合伙法》布之后迎来了其迅速发展的势头,同时私募基金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大批业基金经理人进入私募行业。以阳光私募为例,自2009年以来,全国共有20只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发行,涉及的资金规模也由2009年的400亿迅速攀升至20年的1600亿;另外,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各类私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已经达到22.38万亿资金规模己经超过公募基金。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春;;中外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机制辨析[J];海南金融;2012年06期

2 陈伟;刘明;林琳;;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形成模式与风险探讨[J];现代金融;2012年07期

3 ;解构中国影子银行[J];资本市场;2013年04期

4 刘满平;;科学对待影子银行[J];宏观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5 张菲菲;;“影子银行”连累银行理财 规范透明是发展正途[J];中国金融家;2013年02期

6 李婷;;我国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及监管[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5期

7 张雄杰;;国内影子银行的风险研究[J];商;2013年10期

8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吉林金融研究;2013年05期

9 王雪玉;;中国影子银行 金融体系的不定时炸弹[J];金融科技时代;2013年04期

10 袁齐;;中国式影子银行监管的新思维[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崔宇清;;影子银行及其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影子银行工具的法律分析[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2 宋国良;高超;宋成;;中国式影子银行兴起的原因及其宏观效应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3 尚玮;;影子银行风险防范与法律规制研究[A];金融法学家(第四辑)[C];2012年

4 徐宝林;陈澍;;中国影子银行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基于2005-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李真;;“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与法律监管路径[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6 梁涛;;分业监管模式下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邦咨询研究员 贺军;对“影子银行”要一分为二[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杨冬 邱晨;影子银行问题:中国式次贷危机?[N];证券时报;2011年

3 谭洪涛 蔡春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影子银行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记者 金立新;对“影子银行”监管如何到位?[N];金融时报;2011年

5 记者 马翠莲;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和规范[N];上海金融报;2012年

6 记者 王宇 王培伟;“影子银行”魅影几重[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本报记者 张小平;争议影子银行:对舶来品不宜对号入座[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张茉楠;影子银行挑战全球金融监管[N];经济参考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陈莹莹;影子银行“野蛮生长” 繁荣背后暗藏隐忧[N];中国证券报;2012年

10 新金融记者 张晨曲;“影子银行”考验全球监管[N];新金融观察;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菁;中国影子银行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作用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2 张宏铭;中国影子银行效应、风险及监管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田;中国影子银行的功能与风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年

2 胡晗;影子银行系统助推次贷危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姜震;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马先先;影子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齐淼;中美影子银行体系的运行机制、监管及比较[D];复旦大学;2011年

6 崔丹桔;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实践对中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3年

7 战宏;中国影子银行监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徐静;影子银行及监管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9 郝婧雅;论中国式“影子银行”的法律规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10 乔静予;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外交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538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38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d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