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贷款创造存款与货币内生供给——基于货币本质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09-19 12:58
【摘要】:不同于主流的观点,后凯恩斯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而非交易媒介。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需要使用被广泛接受的银行货币进行清算。其间,贷款创造存款而内生出的银行货币满足了私人经济体之间的清算需求。而公众提现、银行之间以及银行与国家之间的债权—债务清算则要使用更权威的国家货币来完成,中央银行需适应性地提供准备金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货币供给是自下而上的内生需求决定的,最终取决于经济体系中因各种经济活动不断创造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理论分析在政策上的启示是:中央银行难以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而外生控制资金批发利率,强化金融监管则是合理的政策选择。
【图文】:

国家货币,货币供给,内生,准备金


算必须使用各自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所不同的是,当某家银行的准其他银行为长头寸时,可通过银行间的同业拆借进行调剂,即依靠资统内及时补足准备。当然,银行系统所需的净准备金还是依靠央行的再贷款、再贴现) 。是,银行能够先贷款创造存款,后寻求准备金( 满足同业结算和公众假设央行不能拒绝银行系统的准备需求。央行不能拒绝银行系统的行维持系统流动性的职能所决定的。正如卡尔多所言: “中央银行不它的‘合法票据’贴现,……如果它这样做了,即如果它为每天或每周确定了一个固定的数量限制,,……中央银行就不能履行其作为银行系职能。而这一职能对于确保清算银行不致因缺少流动性而丧失偿付的。正是因为货币当局不愿接受银行系统崩溃的灾难性后果,……在中,‘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而不是外生的( 罗西斯,1991)[25]。”相关研中央银行对于法定准备金和清算资金是适应性供给的( 于泽,2008) 。货币的创造过程首先是商业银行贷款创造了银行存款,然后商业银行法获得准备金( 基础货币) 。为了保证金融体系的清算和稳定,中央后贷贷款创造存款与货币内生供给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79021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1642) 陕西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项目
【分类号】:F82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2 胡建渊,陈方正;论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3 谢平!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北京邮编:100037;新世纪中国货币政策的挑战[J];金融研究;2000年01期

4 夏斌,廖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5 孙杰;货币政策、公司融资行为与货币供给内生性[J];世界经济;2004年05期

6 孙国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J];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7 秦海英;内生货币供给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及启示[J];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彦,姜彦福;对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几点思考[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李玉吉,赵阳;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创新之探讨[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3 朱睿博;;从货币供应量看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卢文鹏;降息、赤字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空间[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5 罗本政;论货币政策传导阻滞与反阻滞安排[J];财经科学;2002年03期

6 周光友,邱长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争论及启示[J];财经科学;2005年02期

7 曾辉,刘洋;从操作工具看中国货币政策改革[J];财经科学;2005年03期

8 周世成;关于我国基础货币调控的若干思考[J];财经论丛;2004年01期

9 丁骋骋;外部均衡与人民币汇率:一个分析框架[J];财经论丛;2005年04期

10 何运信;;我国货币供应量可控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求:经验事实和理论假说[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3 吕江林;;我国的货币政策是否应对股价变动做出反应?[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4 邱崇明;张亦春;牟敦国;;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5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6 王国松;;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兴文;积极财政政策下的中国政府债务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窦晴身;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王春雷;通货紧缩时期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4 吴青;外资与货币政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田秋生;中国通货紧缩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6 高莉;资本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新挑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胡新智;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章和杰;中国金融制度的风险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金戈;经济转轨中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张俊伟;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晓明;论中国的货币替代问题[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2 陈静;通胀指标监控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赵欣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4 李玮玮;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5 胡洋;资本项目开放视角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6 龙昱;中国国债市场结构分析及发展建议[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何春燕;论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8 王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9 张邦利;完善中国货币市场的基本思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张学晖;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取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燕芬;;我国货币乘数稳定性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3期

2 张勇;范从来;;货币需求函数结构稳定性的实证分析——来自政策变动、经济稳定预期不稳定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6年02期

3 汪洋;;中国M_2/GDP比率问题研究述评[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4 成定平,刘光中;货币供给系统的稳定性判据[J];经济数学;1997年01期

5 赵春玲;货币政策中性命题的重新认识[J];经济学家;2004年03期

6 万解秋,徐涛;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政策的效率——兼评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经济研究;2001年03期

7 温涛,冉光和,熊德平;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8 陕西财经学院金融发展研究所宏观对策研究组;中国当前是通货萎缩而不是通货紧缩──对当前宏观经济态势的一种解说[J];金融研究;1999年09期

9 郑超愚,陈景耀;政策规则、政策效应、政策协调: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取向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06期

10 胡援成;中国的货币乘数与货币流通速度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涤非;中国金融创新的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毕;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平;货币供给内生性对中国当前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不良影响及其对策思考[J];社科纵横;2000年05期

2 张晓丽;;试析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3 陈昭;卞咏梅;;对研究中国近代货币供给问题文献的介评——兼论经济史学研究方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4 梁晓辉,黄玖立;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01期

5 郭文旌;周磊;;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检验[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6 陈宇峰;;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6年12期

7 金道政;吴晓楠;江红莉;;我国货币供应内生性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8年04期

8 赵子晗;吴伟强;;“贷款创造存款”的合理性探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8期

9 谢罗奇,胡昆;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J];求索;2005年01期

10 占硕,牟敦国;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意义[J];中国物价;200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玉栋;谭云;;国债规模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黄德春;林丽;张长征;;基于物流成本视角下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曙东;内生性上涨动能仍在积蓄中[N];中国证券报;2008年

2 ;内生性驱动成为推动力[N];证券时报;2006年

3 ;货币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为转型提供空间[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4 陈建军;多家公司“预喜”中期业绩[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蔡臻欣;特里谢:不应忽视货币供给预警信号[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金岩石 主持 于勇;通胀“水池”和“水桶”[N];上海证券报;2009年

7 见习记者 朱凯;备付需求骤增 央行净投放资金200亿[N];证券时报;2009年

8 国金证券 王晓辉 陈东;流动性释放三部曲[N];中国证券报;2009年

9 周静雅 徐以升;改革国际货币体系重在约束货币供给[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10 ;单纯扩大货币供给刺激增长并不万能[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效冬;非对称性世界货币供给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胡振华;货币供求和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2年

3 陈全功;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田立中;经济转型中的货币流通速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刘艳武;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与选择[D];吉林大学;2004年

6 陈小凡;人民币——港币一体化:纳入内生性约束的货币区动态决策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7 卓凯;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周铭;中国虚拟经济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刘金叶;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及作用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黄建欢;制度与SCP的关系[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彩;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3年

2 王璇;经济全球化下我国货币供给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张璇;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彭贝樱;货币非中性与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5 王晓巍;基于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刘良毕;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分析[D];湖南大学;2002年

7 傅华明;虚拟经济发展对我国货币供求关系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8年

8 黄广昌;我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9 肖赛君;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刘博;汇率、贸易顺差与我国货币供给关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38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38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7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