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信息甄别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
【图文】:
土地占其总耕种土地的百分比,根据问卷信息计算得来。贷款利率使用农户在2007年获得的农业贷款利率(年利率)。图1(a)显示了农户租入土地的面积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根据农户租入土地的面积,把获得农业贷款的农户分为6类,分别对应着:租入面积小于1亩,租入面积在1至5亩之间,租入面积在5至10亩之间,,租入面积在10至30亩之间,租入面积在30至50亩之间和租入面积大于50亩。图1(a)中的柱状表示的是该类别农户的数量,对应的是左边的坐标轴;线状图表示的是该类别农户获得的贷款平均利率,对应的是右边的坐标轴。租入土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农户只有两户,可以忽略不计。在其他类别的农户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利率的变化趋势:租入土地在1亩以下的农户从银行贷款的平均世界经济*2012年第3期·72·土地流转、信息甄别与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
负就比较合理了。此外,在调查中发现,政府发放的种粮补贴一般由原土地承包方获得,租入土地的农民得不到这部分补贴,并且需要支付地租,因此t>0。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市尝气候、病虫害等风险(这意味着pi较小)。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后,本文假定从“经济利润”角度,农业生产很难获得正的期望净收益。在假定(A1)下,dridxi≤0。所以农户的无差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另外,注意到d(dridxi)dpi=(c+t)pi2D>0。所以两类农户的无差异曲线满足单交点性质(singlecrossingproperty)。图2农户和信用社的无差异曲线图2中两条向右下倾斜的直线是农户的无差异曲线,根据他们的斜率知道:高能力的农户无差异曲线比较平缓而低能力农户的无差异曲线比较陡峭。这是因为高能力的农户成功概率比较高,相对于利率带来的负效用,租地的负效用要小一些,他们愿意更多地租地来换取贷款利率的降低。在假设(A1)下,两种类型的农户无差异曲线满足单交点性质,因此在图中只世界经济*2012年第3期·75·张海洋平新乔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逄①这还是一个低估的值,因为更高利息的借贷往往被隐瞒,无论是借入方还是贷出方,都不愿意透露这方面信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冲;吴玲;周思山;;中部农业大省失地农民市民化发展的战略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韩菡;钟甫宁;;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对于当地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04期
3 ;宏观经济形势与农产品价格调控——张利庠教授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先生[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03期
4 邵玫;;万科深陷“土地乱象”[J];沪港经济;2011年08期
5 展庐云;;探讨旧城改造建设中问题的解决[J];审计与理财;2011年07期
6 张乐柱;刘棋;;地方政府、农信社合作博弈下的信用村建设[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陈训波;武康平;贺炎林;;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1年08期
8 郑兰祥;葛辰;;基于DEA模型的我国金融机构经营效率评价[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3期
9 赵文彬;;从制度层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几点思考[J];城市;2011年06期
10 ;基层之声[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旭芳;程巧丽;;山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实证研究——以山西省武乡县北良村为例[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2 杜超;谭术魁;;农地流转抉择的数理经济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3 杨景胜;王鲁峰;黄悉渝;;珠三角乡村城市转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东莞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唐尧舜;;关于返乡农民工就业及土地承包权益的调查与思考[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钟林;唐小我;;基于双边市场的中国农地流转交易系统平台定价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晓云;闵捷;高魏;蔡银莺;张安录;;基于农户意愿的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分析——武汉市城乡交错区农户样本研究[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7 乔荣锋;高进云;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管控与土地督查:基于控制论的组织结构模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谭静;;就地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以江阴三镇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康雄华;王世新;刘武;雷春;;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农户农地流转决策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北省典型区域调查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2006年
10 李世庆;;基于人口双向流动的城乡统筹发展优化模式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远文;安尤乡探索土地流转新路[N];常德日报;2005年
2 记者 孙黎明 实习生 刘文娟;我市拟试行土地流转[N];重庆商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小彤;胡晓群:土地流转对劳动力就业影响深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4 记者 董静 通讯员 陈斌强;江山乡通过土地流转促进群众就业[N];闽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许琳、通讯员 陈健雄、王 政;黄梅土地流转“转”出大效益[N];湖北日报;2004年
6 主持人:本报记者 张凤云;土地流转应与城市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N];农民日报;2011年
7 安辉;企业和农民实现“双赢”[N];组织人事报;2009年
8 赵玉德;江口土地流转上千农民变农工[N];贵州民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方秀 本报实习生 徐菊;土地流转:兼顾保障与效益[N];安徽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杨金霞;“土地流转”带来房地产新“转”机[N];民营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健;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制度与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2 刘西川;贫困地区农户的信贷需求与信贷约束[D];浙江大学;2007年
3 罗芳;农业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朱少洪;农户信贷约束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曹协和;转轨期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与制度安排[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淼;农村信用社风险监测与预警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树娟;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定价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3 韩超;浙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金三红;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流转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5 廖明丹;中国城市化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政府权力定位及改进[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车宁;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张虎;农村信用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8 徐聪;重庆城乡统筹开发项目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王薛;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10 陈兰;PEARLS体系在我国农村信用社绩效评价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58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5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