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企业声誉与媒体权威性在证券市场传闻澄清中的作用——关于上市公司应对证券市场传闻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9-12-04 09:33
【摘要】: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主要途径。然而,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澄清公告却澄而不清,其原因在于某些因素会影响澄清公告的有效性。文章主要围绕信息内容(否认措辞)和信息来源(澄清企业的声誉与传闻媒体的权威性)两类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否认措辞将对澄清效果产生影响,并且两者的关系同时受到企业声誉和媒体权威性的调节作用,企业声誉越差,媒体权威性越高,否认措辞对澄清效果的影响越大。研究结论检验了心理学理论在证券市场中的有效性,拓展了金融市场领域的研究范畴,同时为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文】:

的影响,收益率图,事件窗口,传闻


的传闻数量只占41.74%。另外,澄清滞后时间表示澄清公告是在传闻公布后第几个交易日发布的,在115个样本中有51个样本企业(44.35%)在传闻出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对传闻进行澄清,31个企业(26.96%)在第二个交易日对传闻澄清,15个企业(13.04%)在第三个交易日进行澄清,18个企业(15.65%)在3日之后才进行澄清。(二)事件研究方法图1事件窗口定义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EventStudy)来计算市场传闻和澄清公告的市场反应。本研究存在着两个事件日,即传闻发布日(RumorDay,记为R)和澄清公告日(AnnouncementDay,记为A)。由于传闻日(R)和澄清日(A)之间的时间间隔并不固定,从1日到10日不等,使得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将事件窗口设置为传闻日(R)前3天到澄清日(A),即[R-3,,A]。事件窗口的定义如图1所示。本文采用市场调整法来计算股票的非正常收益(AbnormalReturn)。公式如下:ARit=Rit-Rmt(1)其中,ARit为第i个股票t日的非正常收益率,Rit为第i个股票t日的实际收益率,Rmt为t日的市场收益率(沪深两市场加权平均收益率)。CARit表示股票i在事件窗口[t1,t2]内的累积非正常收益,公式为:CARit=∑t2j=t1ARij(2)事件研究方法所计算的非正常收益(AR)用于检验负面传闻事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计算得到的累积非正常收益(CAR)则用于检验澄清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三)回归模型与变量设置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我们建立了以下回归模型,并利用层级回归方法来检验否认措辞对澄清效果的影响,以及企业声誉和媒体权威性的调节作用。CAR=β0+β1Asset+β2ROA+β3Debt+β4PB+β5Industry+β8ST+β6Suspension+β7Lag+β

的影响,效果图,信息图,企业


CAR的影响是正向的,即企业否认措辞越强硬,股票收益恢复幅度越大,澄清公告效果越好;而令人意外的是,从图形来看,对于非权威媒体发布的负面传闻,否认措辞对CAR的影响竟显示为负向关系,即企业否认措辞越强硬,股票收益恢复幅度越小,澄清公告效果越差。也就是说,传闻来源权威性越高,投资者越会关注企业澄清公告采用的否认措辞,从而对澄清公告信息有更好的判断;传闻来源权威性越低,投资者越会忽略企业澄清公告采用的否认措辞,导致对澄清公告信息的判断力降低,甚至产生错误判断。五、结论与展望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防止股价剧烈波动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实证券市场中的澄清公告往往澄而不清。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指出,传闻澄清的效果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传闻澄清中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来源两个角度,对中国股票市场中澄清公告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检验了否认措辞对澄清效果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澄清企业的声誉和传闻媒体的权威性在传闻澄清问题中的调节机制。具体而言,本研究有以下发现:第一,企业澄清公告中的否认措辞会对澄清效果产生影响,“强否认”的澄清将有利于股价的恢复。第二,发布澄清公告企业的声誉对否认措辞与澄清效果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企业声誉会影响投资者对澄清公告的信息加工形式。对于声誉较差的企业,投资者对澄清信息进行系统加工,否认措辞对澄清效果的影响较大;对于声誉较好的企业,投资者对澄清信息进行启发式加工,否认措辞对澄清效果的影响较校这个结论揭示了上市公司维护企业声誉的重要性。如果企业有过违规的不良记录,投资者将对其发布的澄清公告信息更加吹毛求疵。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结论提示企业需要特别注重澄清公告措辞的运用。第三,传闻来源媒体的权威性对否认措辞与澄清效果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肖海莲;胡挺;;大股东侵占、公司声誉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荣武;常青青;;股东之间利益冲突根源与治理机制设计[J];财会通讯;2010年24期

2 于海云;王则斌;;大股东占款对上市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股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2011年06期

3 刘春林;张宁;;上市公司传闻的澄清效果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管理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4 武晓君;李延喜;;公司声誉对公司效益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最佳雇主Top100”评选结果[J];技术经济;2011年10期

5 史珍平;;内蒙古地区上市公司存在问题研究[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年01期

6 叶鹏飞;;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原因及改进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年10期

7 孙立阳;王丹;牛立夫;;企业声誉计量方法的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月丹;;大股东控制与公司非效率投资实证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立阳;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e

本文编号:2569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69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