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依托银行间市场发展中国大额存单市场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1-20 15:59
【摘要】:大额存单是美国金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金融创新,它的出现颠覆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大额存单市场的需求日益凸显。从我国现有市场条件和金融市场发展客观规律出发,依托银行间市场,采取市场化的发行管理方式,可能是中国大额存单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
【图文】:

进程图,存单,发行规模,美国


,单市场为发行商业票据困难的企业融资。 1973年,美联储进一步解除了所有大额存单的利率上限。由于小额的定期和储蓄存款利率仍然受到管制,小额储户开始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博取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基金增长迅速,其投资的主要资产就是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利率管制的取消以及货币市场基金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大额存单市场的发展。大额存单余额从1970 年到1982 年保持稳定增长(见图 1)。 这一时期,英国、日本、韩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也逐渐引入了大额存单。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美国加快了放松利率管制的进程,大额存单的利率优势逐渐丧失。 个人存款利率管制的放松, 尤其是两种不受利率上限管制的银行账户———货币市场存款账户(MMDA)和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Super NOW)的出现,使得货币市场基金的资产大幅下降,,并使银行削减大额存单的发行。 1983 年底大额存单余额比上年下降了700 亿美元,只有 1400 亿美元。随着1986 年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结束, 大额存单由突破管制的金融创新产品逐渐演化为常规化的货币市场工具,其发行量随宏观经济变化呈现周期性波动。根新制大流出场大存至减新旺端以19来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丹;;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经营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浅析[J];金融经济;2011年16期

2 王俊寿;;推动利率市场化 提升监管有效性[J];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15期

3 黄志龙;;重提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3期

4 黄志龙;;重提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与对策建议[J];中国物价;2011年07期

5 ;应予关注[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05期

6 黄玉永;;我国利率市场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1年21期

7 余正萍;;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年35期

8 盛宏清;;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将由适度宽松走向偏紧[J];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06期

9 陈国伟;金柏林;;利率市场化趋势下中小商业银行风险辨识及对策分析[J];河北金融;2011年08期

10 王春蕾;;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扬;殷剑峰;;理顺利率体系,健全利率形成机制[A];中国金融论坛(2005)[C];2005年

2 李研妮;冉茂盛;;合作策略下银行抗流动性风险能力增强的理论验证——基于商业银行在同业拆借市场中流动性管理的模型分析[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4 徐洪才;;2010年上半年中国货币政策分析与展望[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5 李佩珈;;巴塞尔Ⅲ及其对全球银行业影响[A];国际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6 杨子健;张焕波;徐长春;;第八章 中国经济再平衡第五大对冲措施:要素价格市场化[A];工资、汇率与顺差——中国经济再平衡路径选择[C];2011年

7 郑斯师;陈汉文;;关于衍生工具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讨论 重要意义、分析评价与改进建议[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夏锋;;以日用消费品免税区为重点的海南国际购物中心建设[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9 陈航;;后危机时代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协调发展[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军;;高效的金融服务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A];加快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把握金融体制改革方向 稳步推进银行间市场发展[N];上海金融报;2008年

2 建锋;香港利率市场化进程[N];金融时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任晓;银行间市场交易商:适当加快降息频率[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CBN记者 李彬;11月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增55.9%[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5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分歧消失背后:银行“警备指数”攀顶[N];证券时报;2010年

6 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 吴土金;利率市场化进程不宜过快[N];中国证券报;2011年

7 记者 高国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重归宽裕 回收流动性压力不减[N];金融时报;2011年

8 记者 卢晓平;北金所成为银行间市场交易指定平台[N];上海证券报;2011年

9 记者 高国华;2010年度全国银行间市场“双优”评选揭晓[N];金融时报;2011年

10 央讯;3月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大增[N];上海金融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泽;商业银行流动性建模、预测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万阳松;银行间市场风险传染机制与免疫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潘婉彬;利率建模与模型估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蒋泽云;中国国债市场效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震;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闫达文;基于信用与利率风险控制的银行资产负债优化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林茂;商业银行银行账户利率风险计量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姚秦;债券市场微观结构与做市商制度:中国银行间市场的理论及实证[D];复旦大学;2006年

9 牛玉锐;中国国债市场有效性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樊胜;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渤洋;基于期权和基本面分析的银行危机预警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铖;基于同业拆借市场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刘婷婷;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吴世勇;银行流动性不足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维灏;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国债交易价格偏离量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罗澜;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与前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徐凡;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邵玲;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李伟;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流动性分析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杨凌;基于VAR的江苏银行投资风险管理系统设计[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71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71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e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