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政策效果研究述评:货币政策操作规程视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标,王晓婷;我国失业—利率敏感性分析——一种卡尔曼滤波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9期
2 刘丽巍;郝林;;货币经济学新范式下我国货币政策对信贷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3 周兴河;提高利率政策有效性研究[J];财经研究;1996年11期
4 李天德,刘爱民;世纪之交国际利率政策趋势分析[J];财经研究;2000年12期
5 方先明,熊鹏;我国利率政策调控的时滞效应研究——基于交叉数据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6 王国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3期
7 唐安宝;何凌云;;中美利率政策产出效应的比较分析:1996~2006[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1期
8 周立群,伍志文;利率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研究——兼论加息之争[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9 彭方平;王少平;;我国利率政策的微观效应——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1期
10 张帆;央行的行为、利率的作用与中国的IS—LM模型[J];管理世界;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周仁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效应分析:1998-2004[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佘彩艳;朱强;;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4 刘丽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贷渠道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马英俊,陈彦娴;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问题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琦;;在SVAR模型下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20期
7 王宇;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特殊挤出效应[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丽华,唐五湘;我国居民储蓄行为实证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段京怀;论宽松的货币政策适用的条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吕素香;汪增群;;中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的检验[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荔;田岗;侯利英;;外汇储备、外汇交易量与CHIBOR利率的VAR模型(2000—2004)——兼论“三元悖论”下冲销干预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2 何茂涛;;信贷配给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A];山东省远程教育学会第七届远程教育优秀科研成果评奖论文集[C];2006年
3 龚敏;李文溥;;扩大内需中的货币政策效应——1996-2003年的实证分析[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明;朱斌;;基于永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储蓄率研究——中国城乡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郑超愚;;中国总需求函数及其货币政策含义[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晶;;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吗?[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敖;金融负外部性的约束:危机视角[D];辽宁大学;2011年
2 张庆君;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张莉;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及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奎;银行卡对消费促进作用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李杨;中国财政支出空间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韦邦荣;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D];辽宁大学;2010年
7 陈勇;宏观经济、货币政策与债券市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凯;金融危机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谭慧敏;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张苏予;我国金融业流转税制改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余佳;现代西方经济学中预期理论的发展[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5 代鹏;我国就业人数的数学模型及其前景预测[D];浙江大学;2010年
6 屈玲;我国货币政策调整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洪燕;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方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胡选龙;中国股市泡沫度的计量方法与治理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芳;卢小兵;;应对资产价格波动的货币政策选择与均衡框架构建[J];财经科学;2007年06期
2 王来福;郭峰;;货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动态影响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11期
3 陈学彬;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和通胀预期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1996年08期
4 王维安;贺聪;;房地产价格与通货膨胀预期[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5 郑先炳;论货币流通速度递增规律[J];财贸经济;1986年09期
6 张雪兰;徐水安;;通货膨胀目标制是现阶段我国的最优货币政策选择吗?——基于损失函数及先决条件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8年08期
7 高波;王先柱;;中国房地产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分析:2000—2007[J];财贸经济;2009年03期
8 闫素仙;20世纪美国利率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9 洪银兴;经济波动的一般性原因分析——《资本论》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07期
10 王国松;;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约撰稿 钟伟;警惕加息背后的国债风险[N];中国证券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峰;;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经济理论解释[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2 杨柳;李力;;货币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基于DSGE模型的数量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年05期
3 李玉良;;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必要性和实现条件[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勇;美联储有多少理由一再破例[N];上海证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勤峰;资金宽松局面或延续至三季末[N];中国证券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张勤峰;700亿 央行连续第四周净投放[N];中国证券报;2011年
4 缥缈;警惕“新国家主义”的回归[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墨言;央行加息还未到“火候”[N];中国商报;2004年
6 记者 王艳伟;曹雄飞:主流板块下半年会出现机会[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7 实习生 郑莉莉;加息预期效应难发挥[N];国际金融报;2004年
8 庄言;连续降息凸显保增长主题[N];机电商报;2008年
9 杨春学 谢志刚;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岩冰;是什么影响了利率政策[N];中国审计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广现;最优货币政策规则理论及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齐鹰飞;短期通货膨胀动态:理论和中国实证[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冲;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高虹;新凯恩斯主义最优货币政策综述[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于怀凤;基于新凯恩斯主义模型的货币政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4 赵文哲;价格水平的财政决定理论及最优货币政策[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李东元;中国货币政策规则与实证检验[D];吉林大学;2006年
6 刘志伟;利率和商业周期的结构性特征[D];河南大学;2007年
7 林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杨俊峰;美国调控资产价格的基本经验研究:1980-2008[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9 杜亮;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周义;关于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实证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72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72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