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4 11:09
【摘要】: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商业银行的损失案件大多源于运营操作风险的管控失败。论文以花旗银行北京分行为例,在国内外对此类外资商业银行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均不够成熟的条件下,针对其运营操作管理进行研究。 论文在吸收国内外对操作风险管理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花旗银行北京分行的运营操作风险进行了界定和分类。通过文献查阅、案例分析、比较归纳和演绎推理等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案例银行运营操作风险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根据“现象—现状—问题—对策”的研究思路,引出操作风险管理的必要性,然后分析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建议,解决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实际问题,对其他外资银行具有借鉴意义。 论文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 (1)花旗银行北京分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存在一定问题。体现在组织架构、操作流程、系统保障、人员管理和风险管理文化方面。 (2)通过借鉴和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经验,总结得出相应的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启示。花旗银行北京分行可以从完善运营操作风险组织结构,完善运营操作流程,重视运营操作风险数据化管理以及重视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等细节进一步提高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3)花旗银行北京分行需要从管理架构、方法、文化三方面完善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具体对策包括: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完善运营业务操作流程;加强运营操作人员的管理;建设银行电子化系统;培育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文化;充分发挥监督和检查的作用。
【图文】: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图
Impact图5-4花旗银行北京分行操作风险错误分类示意图(2)细化风险缓释措施花旗中国当前采取的措施比较单一,对于任何种类的风险都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然而,论文认为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应对措施也要进一步细化。这样在工作中既有重点和针对性也降低了员工的工作量。具体措施如下:对于低风险事件采取接受风险策略;中度风险事件采取关注风险策略;高风险事件懫取控制策略;严重风险事件懫取规避风险策略。由此,只要对高风险事件和严重风险事件制定整改计划并及时完成。而且二者的整改方案侧重点不同,对于高风险事件要严格控制,而对于严重风险事件要想办法尽可能规避。5. 3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方法5. 3. 1完善运营业务操作流程业务操作流程是运营部门业务操作的行为准则,也是操作风险检查的参考标准。因此由于其在银行运营中的标杆作用和风险管理部门对其的依赖,更严格要求业务流程的及时更新和细则明确。目前花旗北分运营部的业务操作流程在准确性和可行性方面均有欠缺,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操作风险的管理力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3
本文编号:2579474
【图文】:
操作风险管理流程图
Impact图5-4花旗银行北京分行操作风险错误分类示意图(2)细化风险缓释措施花旗中国当前采取的措施比较单一,对于任何种类的风险都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然而,论文认为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应对措施也要进一步细化。这样在工作中既有重点和针对性也降低了员工的工作量。具体措施如下:对于低风险事件采取接受风险策略;中度风险事件采取关注风险策略;高风险事件懫取控制策略;严重风险事件懫取规避风险策略。由此,只要对高风险事件和严重风险事件制定整改计划并及时完成。而且二者的整改方案侧重点不同,对于高风险事件要严格控制,而对于严重风险事件要想办法尽可能规避。5. 3运营操作风险管理方法5. 3. 1完善运营业务操作流程业务操作流程是运营部门业务操作的行为准则,也是操作风险检查的参考标准。因此由于其在银行运营中的标杆作用和风险管理部门对其的依赖,更严格要求业务流程的及时更新和细则明确。目前花旗北分运营部的业务操作流程在准确性和可行性方面均有欠缺,这不仅直接影响了操作风险的管理力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潘再见;陈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亚太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4期
2 郭卫国;;浅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J];金融经济;2009年06期
3 钟鼎礼;;基层商业银行人员性操作风险管控策略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时东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式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11期
5 王东;;国外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6 袁吉伟;;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累积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2年06期
7 吴军海;;中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文化比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5794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579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