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金融论文 >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5-09 16:31
【摘要】:本文首先明确一个概念:农村金融是指农村领域内支持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的总称,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组成部分。”(杨兆廷,2009年),从获得政府或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监管的角度进行划分,农村金融可划分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 然后指出作为农业大国,农村金融是我国现代金融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我国现有30多个省份,300多个地市,2070个县,3万多个乡镇,53万多个行政村,农户2.2-2.3万户,8亿农民(统计局人口司数据9亿,农村司数据7亿),1.2亿农民工。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村人口,创造了全国GDP的50%和30%的财政收入,这说明了城乡收入较大的差距和农村的落后。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是我国现代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涉及民生和社会稳定,是我国目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推动和支持。 本文简单回顾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就建国初期、改革开放、20世纪80-90年代几次改革调整、2003年金融改革、2006年农村金融改革等几个阶段进行简要描述,并指出始于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改革也仅仅是一个起点。 本文利用一章的内容描述了国内外对农村金融研究的现状,主要从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方向、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分析、金融资金价格定位等方面,农村金融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对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后,作者结合实际工作中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及大量的资料阅读,力争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予以较全面地描述,从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分析,找出供给的不足,指出我国却依然存在着农村金融服务弱化的问题,如农村金融主体供给不足、金融产品不能有效满足“三农”的需要、金融机构对农业的信贷投入逐步减少、农村资金向城市倒流趋势明显等等。充分利用所学金融供需理论知识,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静态动态相结合以及数学模型等研究广泛,主要从几个方面:国有银行在农村的机构被撤并、农村信用社难以担当主力军的角色、农户缺乏抵押品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透过这些现象查找原因: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设计不合理、金融组织体系的缺陷,相关政策支撑不足,导致了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最后给出对策建议。论述过程中,本文简述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及现状,着重论述和挖掘了供给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世美;;国外农村金融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论坛;2006年07期

2 谢安,陈和钧;德、美、日三国农村信用合作制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04期

3 蒋俊鹏,郭沛;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空间结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红宇;[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薄洋;中国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保颖;对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王康;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国雄;我国农村需求型金融抑制的解决[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6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guojijinrong/2656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e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